Leadge.com首页 > 知识库
文章搜索
话语权和权力的交替:项目中的组织沟通
2005-7-29 14:23:11  作者:Leadge
  
接下来想谈一下判断影响力。这是万阳的目的,他认为仅表达信息是不够的,关键是影响或引导听众的判断,因为通过信息得到一个结论是最终目的。他取了一个例子,如果面试官希望通过询问他的学历来判断他的工作能力的话,他会告诉对方:我曾经在学校里学到的知识,在我实际的工作中所运用的有效知识成分中,所占比例趋近于零,而且他认为:心态、压力、执行是影响能力表现的三个方面,所以学历并不能反应他的真实水平。

我倒不想去评价这种观点如何,我想说的是,要想影响他人的判断力,并不是硬生生地搬出自己的观点去让对方接受,而是要顺着对方的思路进行分析和推演,从而得到一个合理的大家都可以接受的结论。即使你很早就预见到了最后的结果,也要走完这一步,只有这样,才能达到你希望的结果:让自己和他人心服口服,因为这是我们自己思考得出的结论,而不是别人硬塞的。
所以,强势和影响力在沟通过程中究竟可以发挥多少作用,是我们需要认真考虑的,个体的洞察力、影响力如何才能化为实施能力呢?

说到这,我们可以总结一下沟通的作用,它除了可以实现某种思想的交流、取得某种共识、明确一个目标、或是完成一件事情外,它还是一种学习的途径。通过沟通,我们可以快速获取自有知识体系中缺少的部分,它是补充和完善个体知识结构的一种方法。

而最好的沟通方法是:一个主题明确的会议,这可以在一段时间内,尽可能地从多个角度将一个问题讨论清楚透彻,也就是说一个主题明确的会议可以很好地保证沟通主题的深度,和沟通的效率。
(关于知识体系的持续完善,万阳采取这样一种方法:定期梳理自有知识体系,进行评估,再针对性地补充,以达到知识完善的目的,终极目标是:更好地实现价值。)

组织中的沟通和信任

接下来,我们继续深化组织中的沟通话题。谈到组织必然要谈到组织的结构形式,万阳认为组织中的信任度决定了组织结构和企业文化,也直接决定了沟通的效果。

假如一位领导者是一种相对开放的心态,他通过公开公正的制度来进行管理,他还能够理解并尊重下属的工作方法,并有足够的气量宽容这种不同于自己的方法所可能造成的损失,而且会时时观察并了解下属,在他们需要帮助又羞于启齿的时候提供及时的支持,则这种信任应该会换来下属的信任;而这种企业文化和管理风格势必也会移植到下一级的层面中去;如果真能形成这样一种格局,我们似乎可以看出这个组织的结构形式如何,倒是无所谓了,它可以依靠金字塔型的管理方式,来完成各种复杂的商业事务;也可能采用扁平式的管理方式,具体如何,我以为完全取决于工作的独立性、相关性、复杂度和决策效率之间的关系。

相反,信任危机则会导致组织的混乱和变化。譬如领导者不能确信自己可以获知组织中的真实关键信息,对自己的境遇产生不满(正式组织不能控制非正式组织),认为这可能会威胁到他的安全和权威,但他自己又不愿或不能融入到非正式组织中去的话,这种信任危机会导致亲信和间谍组织的诞生,但这种先天不足的间谍组织只会加剧信息不对称和失真,从而导致错误的决策,跟着是信任危机加剧,这势必会激化矛盾和起义,如此离毁灭也就不远了。因为这个组织的生命力已经衰弱殆尽了,乱是由内而生的。

此文章共有3页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文章来源:中国项目管理资源网

发表评论    【推荐】 【打印
 

热点文章
论坛精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