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5%~10%。
伴随高收入的是华为最为外界所诟病的“狼性文化”,当我们将关注员工幸福指数这样的主题投向华为时,似乎乏善可陈。在竞争极为激烈的电信设备制造领域,面对西门子、思科、阿尔卡特等500强量级的竞争对手,华为的选择十分有限。但洞悉人性的任正非深知梦想与财富的感召力,这两者恰恰是通往幸福的通道。据华为一位前高管的研究,华为在选人方面有一项约定俗成的原则,即“寒门出身、心怀梦想、团队精神”,华为强调“胜则举杯相庆,败则拼死相救”,这些特质决定了华为人承受压力的韧性。
对于那些最符合华为精神的员工来说,高收入是华为兑现梦想、保持竞争力的最直接的方式。据一位华为内部人士透露,华为基层员工平均年收入为16万,全员占比约88%;四级经理年薪50万;3级主管年薪100万;二级总监年薪350万;一级总裁约为1500万。华为二级总监的年薪甚至比一些上市公司 CEO职位更为可观。华为方面拒绝对这些数据进行评价,但一些离职人员和竞争对手对此却颇为认同。
参照目前公布的用以界定中国中产阶层的任何一种标准,单从财富下限来衡量,无疑华为早已成为全员中产阶层的公司。不仅如此,华为还创造了一批堪称富豪级别的员工和管理层:按照以上数据,其百万富翁人数至少在7200位以上。这些尚不包括约占华为员工总数88%的基层员工中的百万富翁人群——在华为工作超过5年,这将是按部就班达到的财富目标⑥。
之所以在不需要通过员工集资来解决华为融资的困境后,仍然推行全员持股计划,这根源于任正非所倡导的“利益共同体”和“知识资本化”两大理念。任正非强调,一定要将知识劳动与一般劳动区别开,知识劳动是企业价值创造的源泉之一。正是因为珍视员工的知识劳动,以员工持股的方式将知识资本转化为企业的财务资本,使员工拥有一定的剩余价值索取权,华为具备了其他企业难以望其项背的向心力和竞争力。
世界级企业
那么,这些拥有世界级收入的员工为华为带来了什么?
华为是中国为数不多的在全球主流产业、主流市场进行竞争,面对最强劲的世界级公司,能够拥有最强的技术创新能力、最强的竞争能力的企业。华为成为中国大陆唯一一家进入世界500强的民营企业;2009年华为更以销售收入218亿美元,一举超越诺基亚-西门子、阿尔卡特-朗讯两大巨头,跃居全球设备商老二之位。2009年华为在全球市场份额高达14.1%,较2007年翻了一倍。华为的胜出不再是靠价格,一位欧洲运营商表示,“华为胜在爱立信与诺基亚-西门子引以为荣的技术方面,从根本上说爱立信与诺基亚-西门子的失败只是缘于他们‘技不如人’”。
这一切距离华为创建不过23年。1998年,在创建华为十年后,任正非向他的高管团队宣称,“华为的追求是在电子信息领域成为世界级领先企业”。忆及当年这一场景,华为市场策划部总监江龙回忆说:“所有人都被这一目标震惊了,很多人当时都在想,我们这么小的公司怎么可能成为世界级的领先公司?”这并非任正非第一次提出“世界级企业”的目标。1998年初,在一次员工大会上,任正非说,如果华为保持每年翻番增长,8年之后就有可能赶上IBM;事实上,早在1994年任正非就曾口出惊人之语,“10年之后,电信设备市场将三分天下,西门子、阿尔卡特和华为”⑦。十几年后,当年的那些“诳语”竟然一一实现。华为的蝶变再一次证明:理想主义以及惊人的远见是那些伟大创始人的共同特征。
但与这一切成就并肩到来的,是任正非个人对华为持股权的大幅降低,以至于低到不足2%。这不仅在股权较为集中的传统企业中极为罕见,即使是在倡导大面积持股的新兴互联网产业也绝无仅有。即使与同时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