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不怕不识货,就怕货比货
你肯定有过这样的经历,一个人去餐馆点餐,吃到一半的时候,还没吃完,就有服务员来收拾你的餐桌,把不用的餐具或者用过的纸巾收拾好,可能这是餐馆的规定,一方面是想让用餐者有更好的环境,另一方面是希望用餐者吃完就尽快走,提高翻台率。然而,带给用餐者最直观的感受就是,舒适的吃饭过程被打断了,破坏了心境,可能只剩最后一个包子没吃,也就不吃了,可能下次也就不来了。生活中,这就是糟糕的用户体验,而这种体验在同行业或者说竞品的对比下就会更明显。
以两类不同的App应用为例

上图中,从左至右,分别是智联招聘、猎聘、大街网,三个求职App的首页界面。先从左边最基本的功能,简历管理说起。一个求职者,对于简历的维护与关切自然不用说,就像女生出门要化个妆一样,非常重要!从智联招聘(左1)的App页面可以看到,最直观的简历管理入口,包括预览简历,刷新简历。同样中间猎聘的简历管理入口同样明显,只不过猎聘网的刷新简历要在进入我的简历之后第二步。而(右1)大街网,我们则找不到简历管理的入口,在一番摸索之下,找到了刷新简历的路径如下:机会>职位 >右上角>点击头像>职业档案>刷新简历。也就是说,从首页到刷新简历,要经过5个步骤,而且在5个步骤中,右上角(如下图所示)没有提示,只能“盲人摸象”,还要经过这么多步骤才能找到我的简历,如此体验,实在有待提高,或许大街网的产品经理有其他的考虑,但是对于一个定位为求职的应用,确实有待提高。

我们不妨再来做一个对比,就拿我们大家都喜爱的人人都是产品经理和PMcaff的app来做一个对比。

从这两个同类型的app我们可以看到,风格不一样,但是功能上大体一致,有“我的问答”,有“文章收藏”,而最大的区别在于“我的文章”。PMCAFF这里,有一个我的文章的入口,可以从这里轻易找到我发表过的文章,点进去可以看到全部内容,而人人这里就没有我的文章的入口,显然,人人的App定位可能更偏重于阅读者,并非文章的创作者,但也并非找不到我的文章,找到的路径就是:文章收藏,这里就是说用户需要在PC端把自己发布表的所有文章都收藏了,才能在这里全部显示,另一种方式,就是收藏自己的某一篇文章,然后点击文章作者,再去看作者的文章,这样的体验给用户的感受就是去看一个第三人的文章,而并非是自己的文章。
所以,就此体验而言,希望人人都是产品经理的应用,不要“讳疾忌医”,可以变得更好,毕竟这里是我们喜欢的聚集地。
二、受阻断、受干扰的体验就是糟糕的体验
如同上文所述,受阻断的、受干扰的体验就是糟糕的体验。想去A地,找一个通往A地的地图,地图却不显示A地,只告诉我这一路上还有好多好玩的地方,因此我会丢掉这份地图,因为我的目的的是终点,而不是沿途欣赏风景。
曾在产品设计的过程中遇到这样一个案例:
我们需要商城的商家会员补充完善对公账户的信息,以方便来做结算,而在填这些信息的时候,会有银行账户和开户地的一个匹配判断,如果匹配不正确,则会反馈出错误信息,提醒用户修改。
最初的设计中,同事建议,提示错误信息时,要跳出一个弹窗,让用户确认,然后点击返回补充资料页面进行修改,在评审的时候,大家则对这个功能进行质疑。本身用户就填错了信息,你还要让用户自身确认一下错误,认了错再去修改,就是不好的体验,何不直接跳转到修改页面,或者只给用户一个“返回修改”的按钮更让人舒服。
三、如何提高用户体验
良好的用户体验是成功的一半,尤其是在手机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