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捷研发咨询 胡红卫
早在18世纪60年代,工业革命在英国发源。经过200多年工业革命的洗礼,西方国家尤其是美国在技术和产品研发方面已经遥遥领先于其他国家。但早期的产品研发主要集中于发明上,包括新的消费类产品的发明,如爱迪生发明了电灯,或者发明新型的生产设备用于提高生产效率。真正面向消费者的产品开发当推福特开发的“工薪阶层买得起的汽车”。1908年8月12日,第一台福特T型小汽车在底特律出厂。因为采用了大规模生产的新技术,T型车造价仅为900美元。从1908年到1927年,T型车累计销售了1500多万辆,成为历史上最畅销和销量最大的车型。但是,福特认为:“不管你喜欢什么,我的汽车就是黑色的。”通用企业抓住了消费者需求多样化的趋势,开发了很多款式新颖、更能满足顾客需要的汽车,受到消费者的热烈欢迎,导致福特的T型车不得不在1927年停产。
此后几十年来,顾客需要和欲望不断演进,新技术不断取得突破并广泛应用,在市场竞争的牵引下,产品不断推陈出新,市场不断细分,产品品种急剧增加;企业生产模式从少品种大批量转变为多品种小批量;半导体、计算机、通信设备、互联网等新兴行业不断涌现,著名的“摩尔定律”不断改写信息产业的规则;日本企业凭借价廉物美的汽车、电器等产品在全球迅速崛起;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潮起潮落……到今天,美国企业乃至全球企业都进入了一个市场多元化、产品多样化、技术不断革命的纷繁复杂的世界。
有意思的是,随着新产品和新技术的层出不穷,相对于生产管理、营销管理、财务管理、人力资源管理等领域,对产品研发管理的研究一直未引起人们的重视。传统上,产品开发被看作是一门艺术,即产品是天才与灵感相结合的产物。它并不是什么可以管理的东西,它是偶然发生的。产品开发没有被作为一个过程来进行审核、管理、或教导。
在1990年前,许多关于产品研发方面的文献集中于创造及人类沟通之谜上。他们认为产品开发是不可管理的,所能提供的只是一个合适氛围,以激发灵感和创造力。然而,一些学者注意到结构化和积极的管理并不一定窒息革新,这些管理手段和方法提供各种分界线,以各自明确的职责为基础,更加注重创造力和授权。结构化并不妨碍产品开发,它只是明确了过程,而创造力即由此而生。尽管很多人意识到有效的研发管理是创新的基础和根本,但除了80年代中罗伯特•E•库柏提出的门径管理(Stage-Gate)流程外,在研发管理的理论和方法方面的建树很少。而且,在今天看来,门径管理(Stage-Gate)流程以及后来在此基础上提出的NPD(New Product Development)模式在系统性和操作性方面都有很大的局限性,例如:门径管理和NPD都过于关注产品开发流程,而对产品开发的其它关键要素,如产品战略、市场分析及产品规划、技术研究等方面都涉及很少;对如何集成产品研发管理的各个要素没有整体模型和具体的方法;在指导研发管理实践上缺乏可行的方法和工具。
直到迈克尔•E•麦克哥拉斯提出了PACE(Product And Cycle Excellence)研发模式,这种情况才有所改观。后来,IBM公司于1994年左右又在PACE的基础上提出了IPD(Integrated Product Development 集成产品开发)模式,在研发管理的体系性和实践性方面提升到了一个新的水平。以门径管理(Stage-Gate)、PACE、IPD为代表的研发管理模式在美国企业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大大促进了企业研发管理水平和研发能力的提升,但由于企业实践的滞后效应,西方企业在研发管理方面也不尽如人意
项目经理胜任力免费测评PMQ上线啦!快来测测你排多少名吧~
http://www.leadge.com/pmqhd/inde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