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进新产品开发过程的目的在于:缩短产品开发时间,降低产品开发成本,改善各职能部门间的协调,提高组织的学习能力,并保证产品开发过程能全面反映顾客的要求。本文以对新产品开发过程进行再造(reengineering)为出发点,采用系统化的方法对新产品开发过程进行分析,建立了集成产品开发过程(IPDP,integrated product development proces)及其概念模型。全文首先在现有实证分析的基础上,说明新产品开发过程对新产品开发项目的成功具有深远的影响。其次,对现有的产品开发过程模型,如结构化过程模型(包括部门阶段模型、活动阶段模型、决策阶段模型)、权变模型和信息模型进行比较分析。第三,具体分析集成产品开发过程。第四,建立集成产品开发过程的概念模型。最后,论述了如何在集成产品开发过程中实现技术与市场的集成。
1 关于新产品开发过程的研究综述
传统的新产品开发过程模型可以分为以下三类:结构化模型、权变模型和信息模型。
1.1 结构化模型
结构化模型是在对产品开发活动进行分解的基础上,针对产品开发的不同阶段来组织新产品开发活动,它是一种线性的阶段化过程。结构化模型几经演变,经历了从部门阶段模型、活动阶段模型到决策阶段模型不断转变提高的过程。
1.1.1 部门阶段模型
部门阶段模型是根据承担不同任务的职能部门而对新产品开发过程进行阶段划分。比如,在某产品的开发过程中,产品的概念由R&D部门开发,然后交由设计部门承担详细的设计,再由工程部门做出原型,然后生产部门解决制造问题,最后市场营销部门负责产品上市。整个过程就象传递一个邮包。这种模型有如下缺点:无市场信息反馈;由于部门之间的沟通不畅而耗费不必要的时间;容易对开发过程失去控制,特别是当开发活动由于种种原因而出现反复时,相关部门往往会措手不及,最终造成混乱而失去控制。
1.1.2 活动阶段模型
活动阶段模型是在部门阶段模型基础上的改进,它根据产品开发过程中的活动类型来进行阶段划分,因此增加了市场测试等反复性活动。但活动仍然是由各职能部门分别承担的,整个过程仍然没有摆脱类似传递邮包的特性。Booz,Allen and Hamilton的七阶段模型可以说是典型的活动阶段模型。他们把产品开发活动划分为七个阶段,即:新产品开发战略、构思产生、筛选和评价、经营分析、开发、测试、商业化。
1.1.3 决策阶段模型
决策阶段模型把新产品开发过程划分为一系列评价点,在每一个评价点上需作出继续或放弃该项目的决策。在这个决策过程中存在反馈过程。
Cooper所提出的Stage-Gate产品开发系统就是活动阶段模型与决策阶段模型的一种有效结合。Stage-Gate产品开发系统是阐述新产品从概念设计到最终上市全过程的运营决策模型,具体过程如图1所示。
结构化模型以管理程序为基础,系统地罗列了产品开发过程每个阶段所应进行的开发活动,为项目小组提供了一个行动指南,也为高层管理人员提供了一个产品开发活动总览,因此是一个能够有效控制新产品开发过程的系统。但结构化过程模型也存在如下缺点:由于开发活动按阶段划分,虽然有些开发活动可以并行地进行,但这种并行的活动仅局限于每个阶段内部;不同的产品开发阶段往往由不同部门负责,缺乏不同部门对产品开发全过程的共同参与,在某种程度上存在“传递邮包”现象;未考虑外部因素如顾客、供应商、竞争对手以及环境变量及组织变量对新产品开发过程的影响。
1.2 权变模型(Contingecy Model)
结构化模型仅仅考虑了企业内部与产品开发有关的活动
项目经理胜任力免费测评PMQ上线啦!快来测测你排多少名吧~
http://www.leadge.com/pmqhd/inde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