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产品研发过程中,一般存在以下误区:
一、研发管理是研发部门的事情
许多企业单纯从字面上理解研发管理,认为它只是单独涉及研发部门的组织运作与流程改进的问题,而与其他部门无关。
因此,应由研发部门自行组织讨论与改善。然而,实践经验表明,这种改革方式无法达到预期的效果。
事实上,研发管理的改革一定要自上而下,因为研发部门不同于企业的其他职能部门,它的走向与企业的发展战略紧密相关,是企业的战略核心组织。
转变战略核心组织一定会经历企业文化的巨变。所以稳定的领导层以及领导层的积极参与、支持是非常重要的。可以说,没有领导层的支持与鼓励,研发管理改革是不可能取得成功的。
二、研发管理改革应立竿见影
随着我国市场的进一步开放,许多企业日益认识到核心技术对企业生存的重要性,研发部门受到前所未有的重视。加强研发管理,提高研发团队效率也成为企业的工作重点之一。
然而,许多企业在进行研发管理改革的过程中存在急燥昌进的问题。他们认为,只要实行了先进的研发管理措施,就应该使企业的研发水平达到一个新的高度。如果在短期内看不到明显成效,他们就认为是研发管理改革本身的错误。
实际上,研发管理改革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如企业原有的组织结构、相关部门的配合程度等。
因此,研发管理改革成效的显现应该有一个过程,该过程的长短与企业的内外部环境相关。希望在短期内改善所有问题的想法是不切实际的,极有可能导致改革的失败。
三、IPD是研发管理的唯一选择
IPD-Integrated Product Development(集成产品开发)作为一套先进的研发思想和研发管理体系,正日渐被国内企业所接受。
然而,不少企业由于受到国内成功企业的研发管理改革历程的影响,将提升研发管理效用等同于研发流程改进,IPD于是成了唯一的解决途径。
实践证明,这种误导将会在不同程度上将企业研发管理改革引入他途,仅仅聚焦于流程改进的IPD体系使相当多的企业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对于众多的中国企业来说,研发管理中存在的许多问题都不是IPD流程体系所能解决的。
在决策过程中,首先应是改善有关研发战略规划和研发战略具体化的过程。而在实际操作过程中,更多的重复工作不是由于缺少一个流程,而是在快速多变的环境中,管理层和操作层缺少必要的指导性规范,以至出现了大量的重复劳动。因此,只着眼流程改善无法达到提升整体效用的目的。
四、IPD是CMMI的组成部分
许多企业的研发人员常常混淆IPD与CMMI,认为由于CMMI是在CMM(软件成熟度模型)的基础上增加了集成的产品和过程开发等专业领域,不再局限于软件,因此CMMI比IPD范围更大,是包括IPD的。
其实,由于起源和出发点的不同,这两者具有很大的区别。具体而言,首先是两者的对象不同。IPD是一种流程管理的模式。CMMI是面向研发的,而且更多是面向软件开发的。
其次,核心思想不同。IPD的核心思想集中体现为6个方面,即产品开发是一项投资、基于市场的创新、跨部门的协同、异步开发、重用(CBB)、结构化。而CMMI主要着眼于通过过程来保证质量。
再次,流程的结构不同。IPD建立一个涵盖了流程概览、阶段流程、子流程和模板的分层结构框架,对涉及到的产品开发活动进行合理的结构化。CMMI是相对离散地来定义流程的。
最后,人员管理不同。IPD包括了对团队和个人的考评,如对集成组合管理团队和产品开发团队的评估。CMMI则没有人员管理的内容。
然而,对具体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