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文章通过对当前我国公路工程造价管理现状的分析,提出了改善我国公路工程项目成本管理的主要措施,为公路工程施工单位进行成本控制时提供理论依据。
【关键词】公路工程;项目管理;成本控制
项目成本管理是工程项目管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通常指在项目的具体实施过程中,对生产经营所花费的实际成本(包括人力资源、物力资源和费用)不超过其预算成本,而开展的项目成本估算、项目预算编制和项目成本控制,及时纠正将要发生和已经发生的偏差,把各项生产费用控制在计划成本的范围之内。工程项目成本控制得好坏,控制方法运用的是否合理、及时,将直接影响工程项目的经济效益。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公路工程建筑承包市场竞争激烈,施工企业的利润空间越来越小,企业要想在保证工程质量和建设速度的前提下,有限的资金发挥更大的作用,就需要合理确定公路工程造价,对工程造价进行有效的控制,以适应各种投资和承包方式的需要。因此,强化企业项目成本管理,提高科学管理水平,是公路工程施工企业转换经营机制、实现扭亏增盈、提高盈利水平的重要途径之一,也是寻求持续稳定发展的一项重中之重的工作,是企业管理的永恒主题。
一、我国公路工程造价管理现状分析
(一)管理人员的素质有待提高
建设工程项目管理是一种高智能的技术服务工作,因此要求从业人员必须具备工程、经济、管理等学科复合型知识,而且必须具备丰富的项目作业经验。
我国对公路工程项目管理行业的研究起步相对较晚,应该说还不是很成熟,在项目管理人才培养的软、硬环境方面还十分落后,这是造成我国公路工程项目管理人员素质较为低下的主要原因;另外,人力资源管理不到位,存在着流于形式的现象,严重影响了员工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的发挥;监理工程师工作现状倒并不太乐观,不能正常行使自己的权利。
(二)缺乏工程造价全过程综合管理意识
公路工程的造价控制贯穿于项目的全过程,即决策阶段、设计阶段、施工阶段和竣工阶段都关系到建设工程的造价控制。控制工程造价的关键就在于项目工程决策和设计阶段。统计资料显示,在公路工程决策阶段及设计阶段,影响建设工程造价的可能性为30%-75%,而实施阶段影响建设工程造价的可能性仅为5%-25%。而我国现行的工程造价管理大多是阶段性的管理模式,管理人员普遍缺乏工程造价全过程管理的意识,把建设工程造价管理的重点放在工程项目的实施阶段,只重视工程的承包价格、建造过程中的变更造价以及结算造价,而往往忽视了立项阶段和设计阶段的造价管理工作。
另外,某些企业单位投资管理处于阶段性管理模式,建设单位、设计单位、施工单位之间的沟通存在问题,也没有统一的造价管理方法和目标,造成工程建设中的“三超”现象,严重影响公路工程项目的投资效益。在设计阶段,设计部门作了工程概算乃至预算,但是由于缺乏造价控制观念,缺少对设计方案造价指标的控制约束,加大了工程的投资;在施工过程中,监理单位只重视工程质量与进度管理,而忽视了投资决策分析和造价方面考虑。
(三)信息化管理落后
随着信息技术的日新月异和管理模式的不断改革,工程造价管理信息化的基本框架已经初步建立,以计算工程造价为核心的工程造价系列软件日趋完善,为工程造价管理及相关活动提供信息和服务的网站不断增多,工程造价管理信息化建设有了一定的基础,但同时也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公路工程造价的传统管理方式已经跟不上时代的发展,因此工程造价管理的信息化已成必然趋势。
1.由于经营观念落后、组织体制的僵化,使得公路工程造价信息资源管理缺乏系统性;
2.采集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