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创新不一定来自企业自身的资源能力,利用外部资源推进企业自身的技术进步更符合企业的利益。一般来说,医药企业可供选择的研发方式或途径大体有八种:自主开发、与专业公司合作开发、与科研机构或大专院校合作开发、研发外包、研发战略联盟、合资开发、直接采购和仿制开发。而现在研发外包的模式正被越来越多的国内企业所认识。
金字塔
从药品研发外包出现之初到现在,外包的内容已经改变了许多,外包策略在企业整体战略中所占的地位越来越重要。外包已涉及下列各个阶段:早期药物发现、药理毒性、剂型、配方开发、工艺开发、中间产品和API(有效药品成分)、分析测试、Ⅰ~Ⅲ期临床研究、政策法规咨询、产品物理成型、包装、推广、市场、产品发布和销售支持、药物经济学评价、商业咨询及药效追踪等。
根据外包的内容及在整体战略中的重要性划分,医药行业研发外包主要有三种模式。
其一是效率模式。这种模式主要是外包一些相对而言标准化的服务。效率模式的特点就是它是一次性的,只针对研发活动中某一特定工作或环节。与之合作的CRO不需具备太多专业知识,接受的委托条款较少。
典型的效率模式外包的内容有:使用药典方法或客户自己的方法的质量控制服务、关键稳定性研究、生物分析研究、研究数据收集与统计分析、建立并管理特定的应用软件等。采用效率模式这种外包模式,公司可以把主要精力放在更高价值的业务活动上,并通过把一些次要的业务活动外包给专业公司来节省成本,提高效率。在选择合作伙伴时主要考虑费用、能力以及是否能及时满足客户的要求。
效率模式因为只是外包研发过程中的某一特定业务,所以公司的核心技术可以得到较好的保护。医药公司采取效率模式,最直接的目的就是节省成本,但是研发过程的每一个环节都有自己的既定目标。在微观层面上,即使外包这一环节的成本降低具有统计学意义,但上升到宏观层面,对于整个研发预算来说就可能微不足道了。这是因为外包策略虽然降低了该环节的内部管理费用,但是会增加交易费用。当交易费用大于内部管理费用时,采取效率模式就不合适了。
其二是能力模式。采用这种模式的公司规模有大有小。一般来说,公司内部具备极好的研发能力,外包只是用来方便自己随时扩充能力,在选择合作伙伴时主要考虑能力、服务是否有保障,以及是否能及时满足客户的要求。这种模式下,服务的收费以及涉及知识产权的保密要求是很重要的。
其三是战略模式。战略式外包活动所设定的目标与研发活动的总体目标是一致的。战略模式与效率模式是研发外包策略的两个极端。与效率模式不同的是,采取战略模式不仅为了降低成本,而且还为了提高研发效率,缩短研发周期,加快上市速度。战略式研发外包的委托条款较多,需要CRO具备较多的专业知识。
采用这种模式的企业比较有代表性的是中小型制药和生物技术公司,外包主要是为了使用关键的专业技能,在选择合作伙伴时主要依据其技术、管理和应变能力。所提供的服务对整体项目的财务状况所产生的效果远远比直接发生的服务费用重要。订立合同时也需充分考虑知识产权和保密性。例如:小分子和高分子产品和杂质的详细结构特征鉴定,产品从临床开发阶段向临床测试阶段和新药申请阶段所提供的服务等。
如果将研发外包策略看作一个金字塔,可以认为效率模式作为最简单的一种外包模式处于金字塔的最底端,战略模式作为外包策略高级形式位于塔尖,两者是外包策略中两个极端的模式。而中间作为一个连续的统一体可以被认为是能力模式。 趋势
依据研发外包的三种模式可以大致将其在企业层面划分为“大、中、小”三个层次。大型CRO主要是大型的跨国公司;中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