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的施工企业在良好的宏观经济环境下取得了长足的发展。许多施工企业通过改制焕发了活力,在建筑业也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对我国跨世纪的经济发展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但毋容置疑的是只管干活,不管算帐的生产模式仍然存在。有的只顾生产任务的完成,成本意识淡薄,把成本管理看作可有可无,严重阻碍了施工企业的发展。本文从4个方面揭示了我国施工项目成本管理的现状,探讨了存在问题的主客观原因,最后从5个方面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
关键词:施工企业;项目成本;管理
施工项目的成本控制,一直是施工企业非常关心的问题,它是项目能否成功的关键。成本控制理论是成本管理中非常重要的部分,成本控制理论的研究为企业有效控制项目成本提供了理论参考,并起到通过控制项目成本达到控制项目进度和质量的作用。在实际的工程项目成本管理中,项目成本控制理论也有着广泛的应用。对于施工企业来说,要做好项目成本管理就必须从成本入手。
一、我国施工项目成本管理的现状
成本管理是实现企业财务目标——利润最大化的主要手段之一。在竞争日趋激烈的市场经济环境中,成本管理工作显得尤为重要。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的施工企业在良好的宏观经济环境下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但毋容置疑的是只管干活,不管算帐的生产模式仍然存在。有的只顾生产任务的完成,成本意识淡薄,把成本管理看作可有可无。施工企业项目成本管理普遍存在成本意识淡化、成本管理弱化、成本行为软化的“三化”现象。
我国施工企业项目成本管理的症结到底在哪里?
第一,说到底最根本的就是管理体制问题。当前许多国有企业的项目经营模式,一般都是由项目经理承包或实行经济责任考核。但这些形式有一个普遍存在的问题,就是利益与风险不对等、权力与义务不相称,而最终的结果往往是包盈不包亏。正是由于这种弊端的存在,导致项目的经营者对各项成本不重视,对项目成本管理不重视,管理方法保守,岗位责任不明确,因人设岗现象存在。责权利不统一,不能很好地调动广大职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而项目的职工由于成本与自己的切身利益并无太大关系,也会表现出对成本漠不关心,于是成本控制就成为一句空话,项目的利润目标会大打折扣,有的甚至出现严重亏损。
第二,成本控制体系问题。从目前的成本管理现状看出,体现成本控制主要有两个环节,一是预算,二是节余奖(财务部门根据预算的单子,等项目发生费用报销时,看是否超过预算的范围,超了就不给报,要报就得领导批准。)但是这两个环节也并没有充分发挥出控制成本的作用。所以成本控制不只是预算部门和财务部门的事。
第三,没有好的控制项目成本的内控机制。
第四,实行的激励机制不合理。赢利没有根据个人对此工程项目贡献的大小来给予奖励;亏损也没有根据责任的大小来承担相应的惩罚,不管是赢利还是亏损都是根据个人在工程项目中的职位来确定奖励和划分责任。
二、我国施工项目成本管理存在问题的主客观原因分析
(一)主观原因
所谓主观原因,是指项目部可以自行支配而没有任何外部影响就可以控制成本支出的因素,项目部因具有施工自主权而发生的成本。主要包括如下几个方面:
1、没有严格执行成本控制的总目标或者根本没有成本控制的总目标。绝大部分亏损的项目部,根本没有成本控制的总目标。有的虽然有一个预算的目标成本,但还是要追加费用,使项目部的成本处于失控状态。
2、材料、配件的计划、采购、验收、保管、出库、消耗制度不健全。材料、配件无计划,很多项目要用的材料,到用的时候才去买,这样对价格信息的掌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