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对地勘施工项目,建设施工企业必须把责任成本与项目管理相结合,合理划分核算对象,正确归集成本费用,规范费用分配原则;这样使企业的经济责任制建立在的责任会计的基础上,才能更好的进行成本预测,达到最终提高企业综合经济效益的目的。
关键词:地勘企业,施工项目,责任成本管理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现代企业制度逐步完善的过程中,深化成本管理改革一直是一个突出而又迫切的问题。现对地勘施工项目中推广和应用责任成本管理与核算谈几点体会。
一、责任成本的基本概念
责任成本是指施工过程中,按照责任者的可控程度所归集的应由责任者负担的成本。通俗地讲责任成本就是按照“谁负责、谁承担”的原则,把可控成本归集到负责控制成本的责任中心的帐户上,一个责任中心以所发生的可控成本之和构成这个责任中心的责任成本,项目部所有责任中心发生的责任成本之和构成了项目部的责任成本。如某责任中心负责隧道衬砌工作,那么在衬砌过程中发生的模板,浇混凝土和拆模板等与衬砌工作有关的发生的可控成本就应该由中心负担。
责任和成本既是一个有机的统一体,又有主次之分。在一个统一体中,成本是责任范围内的成本,责任是成本范围内的责任。二者相互包含有机统一。责任是主,成本是次,只有责任范围明确,成本才能正确归集和校核,先明确责任,后归集成本。因此科学划分责任,明确责任范围是搞好责任成本管理的关键。
二、责任成本管理的历史演变
责任成本管理是西方责任会计和中国改革开放的实践相结合的产物,也可以说是我们吸取西方责任会计的有益经验,结合中国特色的市场经济,嫁接出来的一种现代化的成本管理方法。
(一)西方责任会计的发展与演变
西方责任会计的形成大概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
1.经验管理阶段,从18世纪下半叶到19世纪初期,西方国家相继开始了工业革命。在这期间,企业之间的竞争日趋激烈,一些资本家和企业管理者为了掠夺更多的财富,已经意识到科学管理、责任的重要性,但那时,主要还是经验管理。
2.科学管理阶段,从19世纪末期开始,以美国泰罗为首的经济学家倡导了科学管理的思想,其核心就是如何使工人提高劳动效率。他认为当时工人提高劳动效率的潜力是很大的,因此,采用了标准化、定额化等管理的方法。
3.现代管理阶段,在经验管理阶段,企业管理者为了实现企业目标,已经认识到了责任管理的重要性;在科学管理阶段,为了建立工人的责任履行情况,实现了标准化、定额化的管理;在现代管理阶段,更加注重人的因素,充分调动人的内在能动性,通过建立数学模型和系统程序,并采用运筹学等方法,确定企业的目标,组织、控制、决策等并使之达到最优组合,以实现企业总目标。
(二)国内责任成本管理思想的形成和发展
90年代初(1991年)以邯钢为代表的责任成本管理模式出台,其核心思想是“倒逼成本,一票否决”。随着邯钢经验的推广,责任成本管理这一现代化的管理方法开始在全国普及。
责任成本管理是市场经济的产物,是社会进步产物,是企业先进管理文化的代表,从某种意义上讲,不懂责任成本管理,就是一个不称职的企业管理者,不抓责任成本管理,就是失职。
三、责任成本管理应注意的问题
(一)成本核算对象的确定
成本核算对象是在成本计算过程中,为归集和分配费用而确定的费用承担者。
1.成本核算对象确定的原则
成本核算对象一般应根据工程合同的内容、施工生产的特点、生产费用发生情况和管理上的要求来确定。有的工程项目无法进行成本核算的主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