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汽车企业成本管理模式的核心和精华是成本企划。成本企划用一句通俗的话来说就是在新产品设计之前,根据市场的需求和相关条件制定目标成本,并在开发过程中通过各项管理活动来保证目标成本达成。成本企划体现了一种新的管理思想,即成本控制不是始于生产,而是始于新产品企划阶段。
一、成本企划与传统的成本管理的区别
成本企划起源于20 世纪60 年代初期日本丰田汽车公司的新产品开发和产品更新换代之中。然而,这种管理模式真正成为日本企业战胜竞争对手、获取利润的手段,是在1973 年第一次世界石油危机之后。石油危机使世界发达国家受到重创,而日本因为采用了成本企划的管理模式,解决了当时传统成本管理无法解决的成本骤升的问题,以物美价廉的产品占领市场,成为市场竞争的胜利者。之后,以汽车工业为先导,成本企划在日本许多行业中得以推广、发展,成为日本产品占领世界各大市场的有力手段之一。
成本企划与传统的成本管理的区别在于:传统的成本管理方式主要体现为生产过程中的成本控制,即一个新产品,首先是设计图纸,然后进行生产,在生产过程中通过提高生产效率等各种手段来达到降低成本、进行成本管理的目的。而成本企划则突出的是,在一个产品设计生产过程中,对其成本在源头上的控制。
在制定新产品战略时,就要根据市场需求,设定新产品的目标成本,然后,在产品的企划阶段进行各项成本 ( 如零件成本、制造成本等)的分析,排除各种浪费成本的因素,将成本浪费消灭在产品萌芽阶段。比如,为了降低制造成本,在企划阶段就预设出日后批量生产过程中的各项条件,对生产的全过程预先进行透彻的分析,使企划阶段预计的制造成本基本就等同于日后制造现场的实际成本。这就等于在产品企划时就保证了批量生产成本目标实现的可能性。
二、成本企划的过程
在日本汽车公司一般都设有各类企划室,这些企划室围绕着公司的经营理念,分别从事事业战略、技術战略、环境安全战略、企业形象战略和地域战略等方面的研究,并广泛收集世界相关产品的市场情报信息,仔细分析市场需求,在此基础上确定出新的产品战略。产品战略中包括产品的价格战略。根据产品的预计售价,成本管理人员按公司的收益计划、现实的生产环境等条件,制定出合理的目标成本。必须注意的是,这一目标成本不仅要参考当时的汽车成本水平和竞争对手同类产品的成本,而且还要预测到新产品投放市场时竞争对手在成本上可能发生的变化以及产品寿命周期内的市场变化 .以日本本田公司为例,该公司在开发第七代雅阁时,所设定的成本目标是针对2002 年投产时及以后5 年的市场,而非仅以 2000 年的汽车成本为基础。只有这样,设定的目标成本才具有市场竞争力。
目标成本的制定不是一件轻而易举的事,它是新产品投放市场后成败的决定因素之一,因此,在日本汽车公司负责成本管理的人员都是有着丰富实践经验的专家。他们在从事成本管理之前,通常要在设计、工程、采购、生产、销售等部门工作,充分了解各部门的工作流程。这是因为,只有具备了丰富的现场工作经验,才能具备极强的发现降低成本新途径的能力。这一点与中国汽车企业有着很大的不同,国内企业的所谓成本管理人员往往多是由对具体产品接触不多,对生产现场更是不大涉足的财务人员来充当。
由于产品成本是由多个成本项目构成的,汽车的每一个零件和每一道制造工序都是产品成本的一部分,因此,目标成本制定后必须进行分解,落实到每一个项目上。当然这个成本分解的过程并非凭空想象,而是成本管理人员根据多年积累的数据和经验,并通过和各关联专业技术人员共同探讨而得出的。
比如,对成本中占有较大比重的零部件的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