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开发战略关乎生死存亡,因而无不视为企业发展核心内容。对中小企业而言,缺乏专业市场分析和预研机构,在产品战略上多为凭想象决策或称为“拍脑袋决策”,因此产品开发成功率不高,难以取得预期的投资回报,很多企业因此而陷入困境。所谓成功,指的是能在产品周期内为企业带来预期利润的产品,而不仅仅是预期技术实现的产品。建立健全的产品预研机构或设置专门预研岗位,成为值得中小企业领导人思考的问题。
产品的市场分析
分析产品的市场前景,需要从两个方面考虑。一是对当前市场采集数据的统计归纳。这一工作需要全面细致的调查分析工作,包括以下方面:
[1]客户统计调查:
走访一定数量的客户或潜在客户群,了解他们的实际功能需求、技术支持、心理价位、消费观念和消费心理。用户的需求或消费心理千差万别,需要作统计分析,选择最有利的客户群,则产品的功能需求也因此而确立,这一步非常重要,是开发适销对路拳头产品的必由之路,也是加快开发进度、降低开发费用的重要手段。
[2]对国家、省市及行业相关政策法规的研究,如果涉及出口,还必须对国外有关政策法规的搜集分析。任何产品,如果与国家或行业政策法规相抵触,必然举步为艰,死路一条,无论你的产品如何技术领先、如何满足用户需求都没有用。
[3]必须深入了解消费心理和消费趋势。产品是面向用户而不是自己,不能以自己的思维强加在用户头上。企业家通常的误区是从自己的感觉去判断用户的心理,往往是一叶障目。对消费趋势的把握需要长期对行业市场的了解和分析,贴近市场的结论才更加可靠。消费趋势的分析是判断产品生命周期的依据。
[4]竞争对手情报的搜集。知己知彼,百战不殆。设法了解竞争对手的产品技术和市场运作情况,必然对企业今后的工作大有帮助,至少可以少走弯路,避免别人犯过的错误。在产品战略上有着难得的指导意义。这一工作不能仅限于听说层面,需要更深入更直接的了解,需要企业花点心思,只要没有违反有关国家法规,就是合理的行为。
产品市场分析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作。简单地从报刊杂志、INTERNET甚至个别用户的意见中获得结论往往是片面的、轻率的。这一工作是整个产品项目的指导书,影响整个产品战略的实施过程。
产品的技术分析
技术分析是指在技术层面确立产品的实现方案,与市场分析密切相关。
[1]根据市场分析,确立产品总体技术解决方案。不顾市场需求和企业技术实力和测试环境,热衷于技术领先是不明智的企业行为,尽管必要的炒作是可取的。企业是以利润为中心的实体,不是研究机构。技术的领先需要一定前提:行业产品充足的技术储备、先进的测试环境、畅通的采购渠道,当然还少不了一批行业产品技术精湛、思维开阔并拥有市场观念的技术人员。离开这些前提,无异缘木求鱼。同时技术的领先必然导致开发周期的拖延、开发费用的上升,往往还导致制造成本的居高不下,结果未必满足用户的实际需求。我们提倡反映市场的技术领先,反对研究院思维的技术领先,一切解决方案必须时刻考虑市场需求、开发成本、产品成本、制造工艺等因素。
[2]要善于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在科技发展的平台上起步。产品技术、软硬件的发展都朝着模块化、系统化的趋势,工程应用关键在于技术的整合。充分借助已有的科技成果,根据产品需要加以灵活运用是非常明智的做法,不仅容易取得技术的制高点,而且在研发周期和资金投入上都会取得明显回报。技术的分工越来越细,大包大揽是大企业的模式,这和他们的资金实力、制造优势、技术储备、人才优势和采购渠道密切相关。中小企业取胜的法宝就是快速、创意和边缘路线。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