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前言:
研发单位是公司竞争力的指针,也是所有产品状况的最终防线。所以研发人员不单单只需要新产品的研发能力,问题的分析、处理、解决、沟通能力也是不可或缺的。但是由于产品的问题解决往往不是个人能力所能完全涵盖,所以目前以「问题处理团队」的方式来进行问题处理的方式,是研发管理学术上的一个主流。
这个团队中需要各种人员。首先是各方客户代表,然后是善于分析者,善于操作者,善于协调者,以及流程主管或组织负责人等等。为什么需要这么多的角色呢?举例来说,如果一个团队的组成,都是PM级的人物。如此,横向的沟通肯定没有问题,但是因为每个PM都还有许多的CASE需要处理,变成没有人可以真的下去执行操作会议中决议的事项。又譬如,所有的人才均都齐全,项目也很快的处理完毕了。结果修改出来的东西没有一个客户有兴趣,为什么呢?因为团队中独缺了客户代表,所以并没有以客户的需求下去进行处理。
由于本公司的体制还没有庞大到可以为了一个问题,去组成一个项目小组。但是,希望各位工程师能够了解这样的精神,尽可能以少数人的力量,去达成更完善的结果。这样在将来公司成长起来之后,各位就都是能够独当一面的人物了。
在管理上,通常使用DMAIC的五个步骤来进行问题的解决管理,概述如下:
二、 订定改善的方向 (Definition)
在项目成立之前,首先必须先厘清改善的方向。也就是由客户端所反应回来的产品设计、规格问题,或是由业务端回馈回来的商品规格、成本问题,或是由生产单位反应回来的组装、测试、质量稳定度等等的问题改善方案。这些问题必须被汇整,并且召集所有相关单位研拟,确定必须改善的项目,并同时确定这样的改善,并不会造成其它单位的新问题产生。或是发生不必要的成本、工时。最后,会议的决议必须作成会议记录,并且送交各单位存底备查。如此确认,最后出来的成果才会顺利被所有单位接受。
三、 确定问题点 (Measurement)
问题定义:
现状分析与数据收集 – 首先,问题解决团队必须先根据改善方向会议当中定义出来的改善方向,拟定出可能的问题所在。一般在这个阶段,通常会使用的手法为1. 脑力激荡,以及2. 鱼骨图分析 3. 数据的收集。
1. 脑力激荡 - 将问题改善团队召集,并且利用脑力激荡的手法,尽可能的列出所有可能导致问题发生的原因,一一列出并记录。无论可能性有多低,都必须提出来,并且记录在黑/白板上,并刺激其它的组员产生更新的想法,如此重复的进行,直到没有人能够想出更多的可能性为止。
2. 鱼骨图分析 – 将脑力激荡中所得到的可能原因,加以分类,并改画成鱼骨分析图,使所有组员能够一目了然。并就鱼骨图中表现的出的现象,加以讨论,并归纳出可能性最高的几条可能原因。
3. 数据的收集 – 根据鱼骨图中分析出的可能原因,进行进一步的数据收集或实验证明。每个可能性都必须收集到足够的数据,来证明其是否为问题主要的原因。
四、 分析问题 (Analysis)
此一阶段,就是利用搜集得到的数据,来进行分析,以确认问题发生的根源为何。这是一个急转直下的过程,往往结论就在一瞬间得到,所以必须非常仔细慎重的进行。
原因分析:
分析型的问题(非数据型)
非数据型的问题通常为逻辑值的累积结果,如发生率等等。在非数据型的数据分析重点,即在于发生装况的周边条件,必须也加以记录。藉由大数法则,及能够在量化的过程中,发现问题之所在。
分析型的问题(数据型)
数据型的问题也必须经过大数法则,得到可靠的参考数据,并藉由不同的实验参数,得到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