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管理资源网

您的位置:项目管理资源网 >> 研发制造项目管理

社会科学领域科研成果转化的若干思考(2)

2011/5/16 9:11:19 |  5075次阅读 |  来源:网友转载   【已有0条评论】发表评论

三、促进科研成果迅速转化为生产力的对策建议

当前,我国社会科学科研成果的转化率低、转化速度慢是一个不争的事实。必须改革科研管理体制机制,努力争取更多的支持,才能促进社会科学科研成果迅速转化为生产力,形成社会科学研究与经济社会发展的良性互动机制。

(一)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选准课题

根据研究者对北京市“六五”至“十五”社会科学规划项目的分析,发现目前的社会科学研究在整体上、宏观上有明确的研究导向和目标,但是在具体研究项目选择上则较为模糊,表现为在引导研究者以研究成果应用转化为目标设立研究项目开展科研活动上缺乏动力;在吸引使用者关注参考使用研究成果上缺乏引力;研究者研究定位模糊,研究成果针对性不强,而使用者对社会科学研究成果参考的兴趣和应用的信心不大,致使社会科学研究成果在社会经济发展中的作用和地位受到很大影响。

④这种现象必须在今后的课题立项、研究方向选择等方面加以关注,选择科研课题需要坚持三个面向:一是面向社会,即社会关切的课题,比如,和谐社会建设需要解决哪些影响和谐的问题,核心价值体系怎样建设;二是面向实践,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也是检验科研成果是否“有用”的一个重要标准;三是面向市场。市场既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也是科研成果转化的基础。既要鼓励和支持社会科学工作者从事基础理论和前沿研究,更要鼓励他们瞄准市场,为经济社会发展大局服务。只有把市场意识和竞争意识真正引入社会科学的研究,使社会科学研究目标落到实处,真正地起到为国家发展提供理论支撑和智力支持的作用。

(二)建立科学的评价体系,提升社会科学研究的质量

社会科学研究要出精品、出人才。成果精品化是一个重要的导向。社会科学科研成果的质量是转化的前提。切合社会实际的、具有转化价值的精品科研成果,需要时间,需要大量投入,需要引导和激励,需要科学地制订社科类科研成果的评价指标体系。从直接与科研成果挂钩的职称评定和津贴分配来说,现有的评价体系并不能适用社会科学的要求。如果采取同行评议,则容易因为人情面子问题导致评价标准软化;如果采取刊物级别决定成果水平的办法,虽则客观,又会引发对南京大学、北京大学以及中国社会科学院等数家核心期刊范围确定的争议。如何建立社会科学科研成果的评价标准体系,这是关系到社会科学发展的一个重要问题。它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研究工作者的帽子(职称)、房子(待遇)、票子(津贴)等。中国政法大学曾经制订的《文科科研成果评价办法》采取的是加权标准办法,即对在一定考核期内有一个精品成果的教师、科研人员即可以豁免其他科研成果项数,在考核期内超出要求的科研项数可以计算到下一个考核期,以鼓励研究者用足够的时间准备高水平的成果。

⑤笔者以为这是一个值得推介的好办法。当然,科研成果的发表是首次转化的形式,如果在评价标准中加入二次开发的考核内容,这样对科研成果转化应当会产生积极的导向性效果。

(三)改革科研成果转化机制,疏通转化渠道

创新为生产力发展注入动力。国外科研成果的转化存在如下形式:一是研究人员创办企业直接利用科研成果;二是研究机构与企业合作转化,可以通过技术入股的方式也可以采取合同研究的方式;三是研究机构与企业之间开展人才交流;四是专门建立高技术工业区或科技园区。正是高效的科研成果转化机制和渠道,才会产生成果转化利用率高,产品更新换代快;而企业核心竞争力增强,会进一步刺激科研成果再生产,形成良性的循环。我国社会科学研究一般由政府主导运营,市场机制、市场意识都非常欠缺。往往是社会科学研究结项之日,也是科研成果束之高阁、无人问津之时。这也被科研管理部门和科研人员视为常态。广东

    项目经理胜任力免费测评PMQ上线啦!快来测测你排多少名吧~

    http://www.leadge.com/pmqhd/index.html

“项目管理生根计划”
企业项目经理能力培养和落地发展方案下载>>

分享道


网站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认为侵权请联系我们,将于1个工作日内作出处理!
网友评论【 发表评论 0条 】
网友评论(共0 条评论)..
验证码: 点击刷新

请您注意护互联网安全的决定》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其他各项有关法律法规或间接导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
·您在项目管理资源网新闻评论发表的作品,项目管理资源网有权在网站内保留、转载、引用或者删除
·参与本评论即表明您已经阅读并接受上述条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