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管理资源网

您的位置:项目管理资源网 >> 新闻

“高考状元”与“职场状元”

2012/8/14 10:42:56 |  2066次阅读 |  来源:网友转载   【已有0条评论】发表评论


  今年,关于高考状元的炒作,仍未止息。甚至还扩展到香港,如港大录取了多少多少个高考省市状元,比去年增加4云云。这类消息,我看不出有太大的意义。

  一个值得研究的问题是:高考状元今何在?有识之士作了调查,结果发现,并非所有高考状元踏上职场后都是第一流的。一位研究专家调查了自1952年至2011年全国范围内的1400名高考状元,发现高考状元中诚然有职场状元的身影(如有几位两院院士);但交集非常少,且都是上世纪五十年代的高考状元。年轻时考试成绩了得,参加工作后大多湮没无闻,这是什么道理?

  道理并不复杂:高考状元也者,只是高考分数得了第一。为了追求这个高分,他们往往把全部精力用于解题、用于死记硬背。时间是一个常数,你把全部的精力都用于背书和解题,不免顾此失彼,你的创造性的思维能力可能大受限制。而后者正是培养一位顶尖人才所必具的品质。高考状元相当部分只有分数的优势,从小死读书,擅长解难题,他们一旦走向社会,其短处就显出来了。他们中间的许多人(不是全部)难以成为顶尖人才,便不是偶然的了。

  做个职场状元,要旨在投身社会实践之后,将创造性的思维转化成创造性的劳动成果,获得高端的物质产品或精神产品。既需要智力,且在于个性、情绪智力和持之以恒的毅力等非智力因素。考察一个人的真才实学,主要标尺是看他能不能做到活读书,学以致用,来解开社会实践、科学研究和生产经营中的各种难题。高考状元相当部分性格内向、情商较低,动手能力较低。如果未在大学调试好,进入社会后短期内将很难适应工作。俄罗斯的知名导演斯坦尼说过:没有顽强的细心的劳动,即使是有才华的人也会变成绣花枕头似的无用的玩物。许多高考状元正是如此。

  当然,凡事要话分两头。状元有真本事者也是有的。唐开元十九年辛未科状元王维,是盛唐山水田园诗派的杰出代表之一。唐元和三年戊子科举状元柳公权,精于楷书,也擅长行草,和唐代大书法家欧阳询、颜真卿,元代赵孟頫,合称我国楷书四大家。即以现代人而论。比如化学家侯德榜院士,当年考清华12门功课1200分满分,但他的动手能力也很强,创立了中国人自己的制碱工艺——侯氏制碱法。又如桥梁专家茅以升院士,从读私塾到考入唐山路矿学堂,每次考试,他的成绩都是全班第一,5年各科总平均92.5分。上世纪30年代,他主持设计并组织修建了钱塘江公路铁路两用大桥,成为中国铁路桥梁史上的一个里程碑。因此,对高考状元不可一概否定。

  人的一生是多次博弈的过程,不要把全压在高考分数上。一个人的成才,机会多得很。不要把高考状元看得过重。分数是要的,但过于看重分数、考试名次,有时可能走向事情的反面。我们对于应试教育的消极后果,应有进一步的清醒认识。

    项目经理胜任力免费测评PMQ上线啦!快来测测你排多少名吧~

    http://www.leadge.com/pmqhd/index.html

“项目管理生根计划”
企业项目经理能力培养和落地发展方案下载>>

分享道


网站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认为侵权请联系我们,将于1个工作日内作出处理!
网友评论【 发表评论 0条 】
网友评论(共0 条评论)..
验证码: 点击刷新

请您注意护互联网安全的决定》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其他各项有关法律法规或间接导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
·您在项目管理资源网新闻评论发表的作品,项目管理资源网有权在网站内保留、转载、引用或者删除
·参与本评论即表明您已经阅读并接受上述条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