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言生平
原名管谟业
1955年生于山东省高密县(现高密市)。12岁读五年级时因“文革”辍学回家,在农村劳动多年。1976年应征入伍,历任战士、政治教员、宣传干事。
曾在解放军艺术学院和鲁迅文学院研究生班学习。
他的乡土——山东高密
高密市隶属于潍坊市,位于山东省东部,胶莱河和潍河之间。高密已有2200多年的历史,古称夷安。
春秋名相晏婴、汉代大司农大经学家郑玄、清代大学士刘墉(刘罗锅)出生在这里。被誉为中国民间艺术“三宝”的扑灰年画、泥塑和剪纸,久负盛名,誉满天下。
我小学没有毕业,用左手写毛笔字,脸皮比较厚,我永远不会为了一个奖去写作,我很“土”,我是莫言
史上最年轻的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是印度裔英国作家拉迪亚德·吉卜林,1907年获奖时仅有42岁,代表作为《丛林奇谈》。
尽管作品在世界文坛的影响和声望足以让莫言骄傲,但他仍然怀疑自己配不配得上“作家”这个称号。有时候,他会说自己是个写小说的,他甚至不太愿意用小说家这样的字眼。他的谦虚不是表象更非伪装,只有对自己、对他人有充分认识和了解的作家才会有这样谦和又自信的胸怀。
“我了解农民,土是我走向世界的重要原因”
沸腾的乡土
“世无英雄,遂使竖子成名。”莫言说,“当代文坛没有出现大作家,才使我这样的人得以成名。这一点必须非常清楚。一些人比我有才华,个人经验比我丰富,但是没能在文学上获得太大的名声,是机遇的原因。从这一点来讲我非常幸运。所以要经常向别人学习,不要忘本。”从30年前的文学青年一步步往上冒,直到今天,他经常提醒自己,一定要高度地保持头脑冷静。“不能因为名声大一点就目空一切,应该对别的作家、别人的作品持有尊敬的态度,不是伪装,而是发自内心。只有看到别人的长处,你才有可能进步。如果把自己的作品看得比谁都好,那这个作家也就到此为止了。”
然而,莫言曾说,我永远不会为了一个奖去写作,不管是茅盾文学奖,还是诺贝尔文学奖。他始终认为自己的文学成就是“世无英雄,遂使竖子成名”。
“如果说我的作品在国外有一点点影响,那是因为我的小说有个性,思想的个性,人物的个性,语言的个性,这些个性使我的小说中国特色浓厚。我小说中的人物确实是在中国这块土地上土生土长起来的。我不了解很多种人,但我了解农民。土是我走向世界的一个重要原因。”莫言说。
“下笔千言倚马待,离题万里又何妨?”
不羁的狂放
莫言文学馆坐落在现今高密一中的校园内,这个设在中学的文学馆由著名的中国当代作家王蒙题词,当代另一位著名作家贾平凹为该馆书写了对联“身居平安里心忧天下,神游东北乡笔写华章”。
在莫言文学馆里,颇为引起记者注意的是这位大文学家的打油诗。这些打油诗随口而来,随手而写,似乎成了莫言严肃人生的一个诙谐补充。
“韭菜炉包肥肉丁,白面烙饼卷大葱。再加一碟豆瓣酱,想不快乐都不中。”这是一首莫言故乡忆旧所写的打油诗,年月不详,不过字里行间流淌着的那种对故乡的快乐追忆已经跃然纸上。还有一些打油诗则体现出莫言粗野狂放的豪气。2007年春节,莫言闻获莫言研究会成立,随即书录打油诗两首,“以示惶恐之意。”诗曰:“少时辍学牧牛羊,老家大栏平安庄。荒草连天无人迹,野兔飞奔鸟儿忙。”另一首写到:“二十九省数我狂,栽罢萝卜种高粱。下笔千言倚马待,离题万里又何妨?”活脱脱一个自由不羁、天马行空、随心所欲的“狂人作家”。
“为什么我不愿意谈诺贝尔奖,因为一谈马上就会有人来攻击”
踏实的写作
《蛙》问世之后,莫言遇到了很多意想不到的麻烦,有人提出尖锐批判,说这是莫言向诺贝尔文学奖的一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