拥有“总”字、“**”经理称谓的人,现在为数众多,您也是其中之一吗?或者说您在不久的将来也会成为其中一员吗?所有这些人,都正在努力追求自己的“应有方式”。经理到底应该是什么样子呢?也就是说,到底应该怎么思考、采取怎么样的行为方式才算正确呢?一旦成为经理或“总”字头衔的领导,他的命运决定了:一、能让自己成长的,只有自己;二、很难有机会让自己停下来再一次审视自己。这就是每个经理人都超级忙的现实和结果。
干部,是从广义上说的,指拥有一个以上的下属的人,相当于英语中的Manager。干部在社会的各种组织中,居于领导者的地位。企业中的经营者、部长、科长、主任、班长等自不待言,干部还存在于政府机关、事业单位、地方自治机构、医院、学校以及工会和各种团体等一切组织中,从“利用人来工作”这一点来说,他们从事着共同的活动。因此,各组织的命运好坏与否,都掌握在这些干部的手中。所谓干部,是一种很难说清的、复杂的职业。但是,要想成为干部,且不论其人的性格和资质如何,至少须具备七种基本能力。反之,如果缺乏这七种能力,那么无论他担任何种职务,都可以说他不具备干部的资格。
目标指向力是畠山芳雄先生列为经理必须具备的第一种能力,即奔向目标的能力。畠山芳雄先生认为从经理人目前所处的状态来看,大体可以将其分为以下几种:
第一种干部,为每天的工作所累,对工作感到力不从心。在自己负责的部门,问题总是接二连三地出现,他疲于解决这些问题,完全不能按照自己的方式去工作。或者由于自己总是糊里糊涂的,以致上司要求解决的问题层出不穷,为了解决这些问题他就已经忙得不可开交。
第二种干部,虽能胜任工作,但没有一个要尽自己全力达成的主动目标。从第三者的角度来看,这属于乐于安稳的人。他本人也想通了,认为“这就是工薪阶层的生活”,既不紧张也不兴奋地打发着每天的日子。
第三种干部,自己能够抓住所在部门的实质性问题,决心“在何时之前”要达到“何种状态”,并为达到目标而不懈地追求。这种人不是“被动”地工作,而是积极地“驾驭”工作。
第一种对工作力不从心的人,由于受到工作的重压,苦不堪言,对所有事情都持一种防御态度。一旦下属提出某种积极的提案,或者上司、同事提议某些新的尝试,他马上就被动了,进而变得更加力不从心,于是就容易拒绝这些尝试或建议,对什么都说“难”或者“不行”。这种状态持续下去,很快就会变得消化不良。
第二种虽在努力工作,却无自身目标的人,工作没多少乐趣,不会主动去迎接挑战,当然就只有在自己熟悉的范围内,每天重复着同样的生活。这种人,随着年龄的增长,就会慢慢失去活力,难以重拾自信。随着时间的推移,他们很容易变成不称职的干部而退出岗位。
第三种是处于幸福状态中的人。当人们找到“自己该做的事情”,并为之奋斗的时候是最幸福的。这时的工作是富有乐趣的。那些忙碌而紧张的人们,大概就属于这一类。
接着畠山芳雄指出了上述三种人的自我恢复计划。针对第一种人,“为工作所累、力不从心的人”并非都不好。有的人是随着地位的改变,不知不觉中踏入一个自己不太熟悉的角斗场,从而陷入被动工作的状态中。即便没有为工作所累,也难以提出自己的目标。从我们周围的环境条件来看,我们很难说这种情况不会迅速蔓延开来。
但是不管怎么说,所谓“干部”,不是被人指示后才行动的人,而是抓住自己负责的问题,在自己担任的一个个职位上,完成某项工作的人。工作进展顺利,就认为只要日常事务中不犯错,使其得以正常维持就可以了,这样的想法是不对的。应该自己去主动抓住问题的实质,确定目标,积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