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定会出现严重亏损。
部分中小企业负责人在采访中向《财经》记者坦言,当前是特殊阶段,肯定希望能帮助国家做更多的事,但企业实际也是疫情下的无辜群体,顶住压力保障员工在疫情期间的经济来源,谁又来保障微小企业在这次疫情中遭受的损失?而这些压力和损失若处理不当,企业很可能“倒下”,终致员工失业。
“现在已经九死一生,特别是这个年关难过,真的难。若疫情无法得到有效控制,2020年将会有不少中小企业倒下。”一名负责农村能源电动车生产的企业负责人透露,去年底国家启动空气污染预警,企业连续停产2个月。本期望在2020年实现效益增长,但疫情导致产品交付延期,客户取消订单,运转资金断裂,可谓“雪上加霜”。
金融驰援初起
疫情所带来的影响,已经从对行业的打击,蔓延至更多的企业,甚至个体。这亦引起了相关监管部门的关注。
1月26日,银保监会发布《关于加强银行业保险业金融服务 配合做好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工作的通知》,针对受困企业金融服务,要求对于受疫情影响较大的批发零售、住宿餐饮、物流运输、文化旅游等行业,以及有发展前景但暂时受困的企业,不得盲目抽贷、断贷、压贷;鼓励通过适当下调贷款利率、完善续贷政策安排、增加信用贷款和中长期贷款等方式,支持相关企业战胜疫情灾害影响。
紧接着,包括央行上海总部、央行营业管理部(北京)、央行重庆营业管理部、和央行广州分行等相继公布了关于疫情防控的工作安排。就资金支持来看,央行多地分支机构鼓励金融机构在定价、担保方面给予优惠,实施专项优惠利率等支持方式;在审批流程上,可建立专项信贷审批绿色通道,对涉及疫情防控的企业合理信贷申请“特事特办”、“急事急办”,简化流程、快审快批、尽快发放。
疫情之下,包括国有大行、股份制银行、政策性银行、城商行在内的部分银行机构,均针对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等采取了相应的纾困措施。如农业银行、建设银行、交通银行、中信银行等出台相关政策,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期间,针对疫情防控的相应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的经营性贷款在现行基础上利率下调0.5个百分点等措施。
与此同时,中国银行、邮储银行、招商银行、微众银行等提出,对于疫情影响正常经营、遇到暂时困难的企业,根据实际情况,通过减免逾期利息、贷款展期等方式进行支持。
《财经》记者亦注意到,目前银行的信贷支持主要围绕疫情展开,基本为生物制药、医疗器械、医药科研等领域客户。但即便是与这些领域相关,也有企业在此次疫情中申请贷款时遭到银行“拒绝”。
身处疫情一线的湖北长江源制药(下称“长江源制药”)有限公司董事长罗明对此感受颇深。疫情爆发后,他开始大量采购、调配医疗物资供应前线,这背后就需要足够的资金支持。但当他向一家长期沟通的银行提交贷款申请时,却遭到“婉拒”。
公开资料显示,长江源制药隶属于长江医药集团,后者目前产值销售突破30 亿元、市值近40亿元,旗下涉及中药、胶囊、医药物流、医药连锁等业务板块。
在其他行业遭受疫情冲击之际,医药等行业被视作将迎来新一轮发展的春天。“我们这种情况都吃了‘闭门羹’,其他行业中未具规模的企业恐怕会更难。”罗明说。
不在抗疫一线,但同样因为疫情连续加班多日的广州市金浪星非织造布有限公司(下称“金浪星”)总经理冯灼辉,在谈到近几年从银行申请贷款时,回答了三个字:“太难了”。据冯灼辉介绍,金浪星主做无纺布加工,此次疫情中主要是生产防护服。
据了解,该公司的产品以销售到国外市场为主,但受中美贸易摩擦等因素影响,在2019年营业额达到5000万元的情况下,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