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缴费率可分别降低1和2个百分点,降低企业负担;给予企业部分受疫情影响期间受损行业的财政贴息,可暂定一个季度;对参与捐赠的企业和个人行为予以所得税、个人所得税抵扣,不受目前企业所得税税前利润12%限额的约束,鼓励社会捐赠等。
提及经济金融领域的具体应对之策,中国民生银行首席研究员在《财经》上发文指出,货币政策要实现“两降三提高”。“两降”,即根据疫情的发展和经济的需要,及时引导LPR降息、实施降准,同时灵活运用MLF、SLF等货币政策工具,创新应对疫情专项流动性支持工具,最终降低企业和居民的融资成本。
“三提高”,即:加快批准金融机构资本补充的申请,提高金融机构服务实体经济,特别是服务民营企业、小微企业和疫情严重地区企业的能力;加强银行、政府、企业多方信息对接,建议监管部门协调疫情严重地区的政府部门,最大程度与相关金融机构实现各方面涉企信息的共享,提高银行远程服务能力和服务效率,必要时由地方政府确定防控疫情重点企业白名单,并由地方政府给予信用背书,由金融机构,给予低息信用贷款等创新金融支持;建议监管机构加快完善不良贷款的认定和处置办法,尽快出台适用全行业的贷款尽职免责指引,切实提高监管部门对金融机构不良贷款的容忍度。在疫情防控背景下,形成金融机构敢贷、愿贷、能贷的环境氛围。
而在上文提到的贾国龙、罗明、冯灼辉等企业负责人看来,出台更大范围内的有效政策肯定是当前的首要任务,但如何把这些政策落到实处,尚需多方努力。
“只有两个字:‘落实’。不要来虚的落实,不要搞形式主义,不要说虚话和套话,要用实际行动来帮助企业。群策群力之下,一定能够给中小企业生存发展带来新的生机,进而坚定让大家走下去的决心。”某民营企业高管向《财经》记者表示。
当然,对遭受新型肺炎疫情冲击的行业、企业、个体来说,倘若疫情能早点结束,那肯定再好不过。重庆民宿经营者吴雨、北京某旅行社负责人林珂不约而同地在朋友圈发了一张图片,上面写着:“这世上没有人比我们更希望世界和平、风调雨顺的了。”
(应受访者要求,吴雨、林珂为化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