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家们,对范德比尔特的“绝对力量”孜孜以求。商业教科书创造出各种名词来形容这份独特竞争力,护城河,核心竞争力等等不一而足。
无论外壳如何,它的本质是拥有让对手不得不屈服的力量。这样的力量在商业史上再难寻觅,经过一个世纪的发展,商业活动逐渐走向公平、开放和竞争。
但是今年却是历史的回潮。
在政治目的的裹挟下,强硬的“商业裁断”反复出现。美国政府让TiKTok在卖给美国企业和关停之间二选一,将华为加入实体清单,要求任何使用美国技术和设备的厂商,为华为生产芯片时,都需要美国的许可。
日前,华为消费者业务 CEO 余承东公开确认由于美国的制裁,华为自研的海思麒麟高端芯片在 9 月 15 日之后无法制造,海思内部很多项目都停了。
中国最强的芯片设计公司,在最好的年纪被锁死了未来。
但是华为依然在抗争被限定的命运,毕竟它只有“三十而已”。
被美国步步打压的华为,近日启动代号为“南泥湾”的项目,意在自给自足,完成华为产品的去美国化。
从1987年任正非揣着跟几位朋友凑的2.1万元,在深圳南油的一栋简陋的居民楼里成立华为开始,这家公司数度自问“下一个倒下的是不是华为”?。
困境会是强者的垫脚石。30余年过去,它的强大自省和自生能力,支撑华为成长为一家年收入超8500亿元的企业。
任正非说,一个人再没本事也可以活60岁,但企业如果没能力,可能连6天也活不下去。
或许正是这样的意志,成就了今天的华为。尽管前路艰险,但至少眼下,华为已经太大而很难死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