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品牌,主要做高端电动车,市场售价25-35万之间的车子,目前有四款正在研发:N60、N61、N50、N51,要是有合作意向的话,要么是50,要么是51。”一位接近北汽的行业人士向Tech星球(微信ID:tech618)分析道。
“汽车是有巨大技术壁垒的产业,上游制定游戏规则,吃肥肉,就像医疗产业,制药厂是大牛,医做不大,挣辛苦钱。”一家上市车企的“二把手”曾鸿向Tech星球分析说。
对于百度、滴滴这样的互联网公司,必须联合主机厂,才可以顺利搭上自动驾驶这辆快车。可在这个过程中,互联网公司似乎并没有话语权。
2017年,百度宣布将与金龙汽车合作生产一款无人驾驶小巴车,并于2018年7月提前实现量产。一位参与百度金龙小巴项目的前员工表示,在合作过程中,百度掏了费用,并且出了大多数的人力。2018年百度IDG(自动驾驶事业部)定下的目标是,一年要销售100辆金龙小巴,“一直都是有营收目标的”。
“百度的金龙小巴实际上已经算是暂停了,你看这一年有啥动静嘛,虽然没有明确说停了”,一位百度自动驾驶员工表示。
截至发稿,对于百度金龙小巴业务的进展,百度方面尚未回复。
抛开车企不谈,想要做自动驾驶,必须有充足的现金储备,这不仅是对百度而言,滴滴自动驾驶5亿美金的融资也只是杯水车薪,更何况眼下,滴滴还尚未全面盈利,而其什么时候可以全面盈利,依旧是个问号。
可以肯定的是,摆在百度和滴滴面前的,都是一条难走的路。
没有永恒的朋友
如果以手机做类比,主机厂就类似于手机制造商,做自动驾驶的公司就好比安卓操作系统,但如果打电话,还缺乏一个中国移动这类的运营公司,而滴滴或Uber就是这样的角色。
区别在于,造车是一个比手机制造商要复杂得多的事情。曾鸿向Tech星球(微信ID:tech618)介绍说,“新能源智能汽车技术难度极大,研发投入千亿起步,且需要十几年以上积累,没法儿抄近路。这个行业,上游,汽车制造商最有话语权。”
这恰好是互联网公司的能力缺陷。滴滴和百度都在广泛结盟,但互联网公司和主机厂都有自己的算盘。
“我只能说主机厂自身有很多问题,官僚主义弊病比较严重,推动很慢,而且主机厂都想做一套自己用的东西,互联网公司都想做一套通用型产品。战略的差异,导致了诸如目前的某车联网公司(长安和某巨头合作的一家公司),人员流失相当厉害,某巨头已经不跟他们玩儿了,今年Tier 1(主机厂的一级供应商)会死不少家。”一位自动驾驶行业产品经理告诉Tech星球。
“主机厂不开放CAN总成协议(控制器局域网总线),其实这就造成了车联网、互联网公司自己做自己的,主机厂想做,却没有能力的尴尬僵持局面。而互联网公司想拿到总成协议后自己弄,可以说是各怀鬼胎吧。”一位百度自动驾驶团队员工告诉Tech星球。
互联网公司和主机厂各有各的说法。
“以后,强势的新能源智能汽车厂家都会自己做运营平台,自己做资产的运营商,利益最大化,不太会把车卖给滴滴这样的第三方”,曾鸿表示,“跟不上时代的主机厂会被淘汰”。
如今,这种情况已经初现苗头。和百度合作的江淮汽车有自己的出行平台和行约车,一汽、东风、长安联合推出T3出行,长城汽车推出欧了出行等等。
在曾鸿看来,滴滴的运营并不难,“原来主机厂躺着赚钱,不屑于做苦逼运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