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管理资源网

您的位置:项目管理资源网 >> 研发制造项目管理

产品研发管理 何以成功

2006/9/6 10:33:53 |  5563次阅读 |  来源:网友转载   【已有0条评论】发表评论

,其中包括建试验工厂的费用。

  经过管理层审议,建议通过了。研发进行得还算顺利,试验工厂也建立起来了。试验得出的结论是,该项目是可行的,但该研发成果要想实现商品化,必须建立新的工厂,而建新工厂的成本是4~5亿元。

  此时,董事们和最高管理层开始抱怨这个项目为什么不早点被叫停——这个项目也许一开始就不应该上马,因为这个行业的市场的潜力无法保证这样的投资。

  单从研发本身来看,这是个成功的研发。但是,如果高层管理者一开始就评估研发成功后的结果,并从本公司战略的角度,要么拒绝投资这样的项目,要么在技术保证和财务运行的的前提下修整研发的技术目标,与企业的资源能力相配合,而不至于让1000万元研发经费打了水漂。

  不幸的是,这样的情况比比皆是。大手笔投入多少资金搞研发,两年后上报了科研结果,研发人员功成名就,但其研发成果说到底是“一朵不结果实的花”。尽管这个项目的成果还是被冠以“将来可以创造经济价值多少多少”,但“公司目前财力无力推广”。

  很多企业,尤其是大企业其实“非常重视研发”,它们不惜重金招聘优秀的技术人员,提供最好的研发设备,让他们工作在“有创造性”的空间里,然后CEO们等待研发团队拿出“杀手锏”式的产品,但具体是什么,企业并没有明确和迫切的预期。

  这种对于研发的管理方式被称为“希望策略”。把一些聪明的人聚集起来,给他们足够的钱,希望通过提供资金、设备和时间,让科学家和工程师能够独立创造出新产品和新工艺,并能够转化为公司的利润和市场份额。这是工业社会20世纪50年代普遍采用的研发方法,也正是当下开始重视研发的中国企业还在采用的管理方法,通常被称为“第一代研发”。第一代研发模式最明显的特点是:企业把研发团队当作是一个“独立大队”,研发活动与企业的整体战略和企业整体资源缺乏关联。

  随着技术更新的日益缩短,知识成果商业化成本日益高昂,这种无为而治研发管理开始失效。国外很多公司早已抛弃了这种研发模式。[page]

  代之而起的是这样一种注意研发部门与业务部门互动的研发模式。一般由业务部门提出需求,研发部门寻找满足这种需求的方案。研发活动已经成为企业经营活动的一部分,但研发部门的角色仍然是配合性和服务性的。企业在制定经营战略时,并不指望研发成果能对企业的竞争优势做出决定性的贡献。换言之,研发的作用被定位于“锦上添花”,定位于技术支持。在技术发展成熟的产业(比如钢铁业),或采取技术跟随战略的企业,大都采用这种研发模式。

  然而,在技术处于快速成长期,产品生命周期短暂,竞争态势呈现为快鱼吃慢鱼的产业,这种研发模式显然是不适用的。显然,对正在谋求在世界产业价值链中上移的中国企业,这种研发模式也是不适用的。

  适合这类企业的研发模式就是我们所说的第三代研发管理模式。这种模式的特点是:研发活动已经成为企业整体战略必要组成部分,甚至是关键性的部分。一方面,企业的研发活动有明确的策略用心,另一方面,企业在制定战略的时候,是以充分考量企业的研发预期、研发能力为前提的。这就是说,研发不仅仅是企业的管理者(正确地做事)关心的事情,而且是企业的领导者(做正确的事)关心的事情。说得极端一点,研发就是战略,战略就是研发,在这种企业中,一个不关心、不了解研发的领导者是一个不合格的领导者。在第三代研发模式下,研发活动是企业基本的经营活动之一。对于重要的研发项目,企业会建立跨部门的项目团队,由公司高层来直接领导重大的技术创新活动。研发活动与企业整体的流程作业融为一体,研发部门与所有其它功能部门的关系极为密切,技术创新成为创造竞争优势的重要因素

    项目经理胜任力免费测评PMQ上线啦!快来测测你排多少名吧~

    http://www.leadge.com/pmqhd/index.html

“项目管理生根计划”
企业项目经理能力培养和落地发展方案下载>>

分享道


网站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认为侵权请联系我们,将于1个工作日内作出处理!
网友评论【 发表评论 0条 】
网友评论(共0 条评论)..
验证码: 点击刷新

请您注意护互联网安全的决定》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其他各项有关法律法规或间接导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
·您在项目管理资源网新闻评论发表的作品,项目管理资源网有权在网站内保留、转载、引用或者删除
·参与本评论即表明您已经阅读并接受上述条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