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建设项目管理的风险是产生审计风险的基础,良好的建设项目管理水平将十分有助于降低审计风险。因此要强化建设项目管理责任,创新建设项目管理方式,引入国际通用的项目管理模式,实行专业化管理,提高项目管理水平。建立严格的建设项目内部管理控制制度,充分发挥监理的监督、控制作用,从根本上提高项目建设、管理水平,规范建设参与各方的行为,降低项目的固有风险和控制风险。
(二) 加强审计内部管理,规范审计主体行为
1.增强审计风险意识。审计风险的存在是客观的,正确认识审计风险是有效化解审计风险的前提,因此必须加强审计风险理论体系的研究,强化审计风险教育。审计机构和审计人员主观上必须高度树立风险意识,审计计划的安排要以满足审计质量要求为前提,充分考虑既有的人员条件和时间要求。对近几年来不断出现的建设项目审计涉诉案件,加以认真的研究,总结经验教训,并以此作为风险教育的生动案例,以增强审计风险防范意识,不断提高风险的自我识别能力。
2.建立健全审计内控管理制度。良好的审计内控管理制度是降低审计风险的有效保证,审计内控应贯穿建设项目审计的全过程,即从建设项目审计立项到审计终结,形成一个比较全面的建设项目审计质量保障体系,从制度上规范审计主体的行为。出台具体的建设项目审计操作规定,指导审计人员规范操作;实行审计资料承诺制、审计复核稽查制和审计责任追究制,尽力规避审计风险。
(三) 重视“人、法、技”建设,提高审计工作水平
1.提高审计人员素质。人的因素是审计工作“人、法、技”建设的首位,撇开政治素质、道德素质等共性要求,相对于现阶段建设项目审计人员来讲,尤其应提高审计人员的政策理论水平和业务工作能力,通过“走出去,请进来”等方法,加强人员的培训和交流;通过对现有人员的整合,人力资源的优化,提高整体的审计战斗力;通过对骨干人员的重点培养,带动一大批审计人员在实践中脱颖而出。近阶段亟需培养具有较高的政策理论水平,懂财务、熟悉工程的复合型人才。
2.创新审计技术和方法。先进的审计技术和方法的运用,有利于提高审计效率,保证审计质量。针对建设项目审计有别于常规的财务收支审计,其审计技术落后,审计方法不多,要加大创新力度,建立与建设项目审计相适应的现代审计技术和方法体系,强化以电子计算机技术为核心的现代技术与方法在建设项目审计中的应用,以审计方法的高技术含量达到提高审计质量,防范与降低审计风险的目的。再者,对建设项目实施跟踪审计,即由传统的事后审计转化为事前、事中、事后的全过程跟踪审计,可以及早发现错弊,及时纠正错弊,在较大程度上控制审计风险,是一种较为可行的建设项目审计方法。但目前跟踪审计尚不规范,在如何“跟踪”问题上还许多课题值得深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