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管理者的积极性。长此以往,许多优秀的项目管理者因得不到个人良好的发展空间和平台,得不到与付出劳动而相对应的报酬,而择良木而栖,从而造成人力资源的流失,使项目管理深受影响。虽然许多施工企业都推行了以目标成本为内容的目标责任成本考核,有的甚至推行了全额承包,但由于从体制上未解决根本性的问题,分配机制和激励机制尚未完全到位,人力资源作为生产要素的观念尚未得到全面认同,资本市场的运作也没有实质性的突破。如此等等,都对项目管理的机制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使项目管理机制缺乏市场化、缺乏竞争力,最终缺乏活力。
(四)项目成本监管不力,造成企业的资源浪费和效益流失。
随着项目管理理论的广泛应用和项目管理实践的日益发展,人们越来越对施工项目管理有了一个全新的认识。项目成本已成了项目管理决策、项目业绩评价的依据。会计电算化、网络化的实现,为人们提供了计算成本和控制成本必要的技术手段,项目成本监管的力度得到了很大的提高,但也存在许多问题。
其一为了节约人力资源的成本,减少了必要岗位的人员设置,没有严格按照不相容职务相分离的原则设岗。在人员兼职的过程中,没有进行有效的交叉任职,使本该进行的监督形同虚设。人员设置不科学,人员岗位职责不明确,缺乏有效的监督机制的问题很普遍。
其二没有执行授权批准制度或授权不明确,使权利过于集中,而缺乏监督。由于受体制的制约,在项目经理的聘用方面,没有建立竞争上岗,末位淘汰的用人机制,而是采用按照领导意志,指派项目经理的做法。也没有对项目经理的权利进行有效的制约和监督,出现了项目经理权利过大,无人进行监督的现象,给项目管理带来了风险。
由于上述因素导致项目成本监管不力,其结果是企业的资源浪费和经济效益流失。往往是损失造成的时候,才知道有那么多的环节失控,才知道建立和完善内控制度是多么的重要。
二、加强施工企业项目成本管理的措施与对策
(一)研究市场、适应市场。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进一步繁荣和发展,建筑市场必将呈现多元化、国际化的发展趋势,建筑业发展对GDP的带动作用将越来越明显。由于我国还处在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建筑市场的发展、完善还有一个相当长的过程。国家从宏观上对建筑市场发展的每个环节的立法和约束日益增加,使建筑市场的外部环境得到了逐渐的改善,建筑市场的发展必将越来越规范。建筑企业的竞争也将越来越有序而健康,建筑企业之间那种大幅优惠、放弃利润、恶意竞争的做法,在建筑企业内部已被大家所抛弃。建筑企业对市场的认识已进入了一个崭新的阶段,企业的发展必须依靠企业的综合实力,依靠企业的诚信和质量取胜,依靠企业树立名牌战略,提高管理水平取胜。因此建筑企业都在试图通过积极的市场调研,分析总结新形势下的建筑市场发展规律,从而迅速适应市场。以积极的策略来开拓市场、以科学的态度来营运市场、以优良的品牌来占领市场,从而最大限度的获取经济益和社会效益,已成为建筑施工企业应对市场的科学态度和最佳选择。
(二)加强对清单报价的研究,加快制定企业消耗定额。
为了与国际惯例接轨,国家出台了一系列的政策,积极推行工程量清单报价。由于工程量清单报价正处在学习和探索阶段,施工企业针对不同地区、不同工程类别的项目,对清单报价心里没底,需承受一定的心理压力和经济风险,这是正常的。任何事物一开始总有一个由不熟悉到熟悉的过程,这个过程就是学习的过程,也是汲取教训和总结经验而不断成熟的过程。由于种种原因,在清单报价过程中,出现这样或那样的失误是可以理解的。但为了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建筑企业必须尽快适应这种形式的转变,组织相关专业技术人员参加清单报价小组,对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