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分工,严格的命令链,主要是垂直交流。在一个快速变化的环境,任务要求是变动和不确定的,有机的组织是有效的,授权的员工,水平式的交流。标准化能够帮助实现项目过程的成本控制,包括项目管理程序、工作规则、工作模板等一系列的标准化工作有利于提高项目管理水平。
有人认为工作形式化、标准化会阻碍研发型项目绩效,但Liker,J.K.,Collins,P.D&Hull,F.M对74家研发型企业的项目管理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设计开发流程控制对设计的新颖度的影响不大,清晰的里程碑和审查使得项目期限更有意义,并为项目进展提供了有效的反馈。但是,项目过程中的设计审查等会过度限制项目成员的创造性。所以,在研发型项目过程中,应积极鼓励使用设计标准、文件等各类模板,重点是知识的再使用,而不是设法限制员工的行为。如图4所示。
图4 标准化对研发型项目绩效的影响

如何进行项目管理标准化
任何情况都能通过建立相关工作的通用方法来节约时间、少犯错误,项目管理同样如此,要保证项目管理有效贯彻实施,将项目管理制度化、标准化尤为重要。企业项目管理标准化是指将企业项目管理的核心流程、术语和模板进行统一、规范化的工作,目的是为企业项目管理提供平台,构筑企业项目管理的“硬”环境。
那么,如何把那些独特、唯一的事物标准化呢?
公司实施项目标准时最常犯的错误之一是并未意识到采用不同严格程度的重要性。如果一项标准对某项活动的限制达到不能接受的程度,那么要么该活动失去价值,要么员工会忽视该标准的存在,选择合适的级别会使更宽范围的活动受益于标准的制定。如图5所示。
图5 标准化的4个级别

* 第一级 标准工作方法
限制重复性任务的变更是为了减少错误、疏忽和交流中的浪费。显然,某任务的变更越是受到限制,为特定需求定制该项活动的可能就越小。因此,只有对最常规的任务才采用标准工作指示。严谨的工作定义能使项目成员可以快速准确地工作。在这一级标准下,学习曲线带来的益处达到最大,因为工作每次都以同样的方式完成。不要认为研发型项目活动中就没有机会可以应用此类标准,像绘图格式的规定、设计变更单的设计、文件控制流程、项目状况评审、项目衡量标准、批复周期等都可以应用标准工作方法,以减少重复性项目活动中的浪费。
* 第二级 指导方针和模板
从研发型项目工作的角度看,可以因事制宜进行调整的指导方针或模板更有用。这一级上的标准只为团队成员的活动定义一个大致框架。模板的好处远不止节约数小时的多余努力,如果涉及项目的所有规范都有共同的格式,包括章节编号、单位详细程度等等,那么项目成员都知道哪里查找所需信息,交流成本会显著下降,有了共同的格式,重要信息不太可能被忽略和遗漏,减少了后面的修订工作,避免代价高昂的错误。
* 第三级 检查表
检查表可以避免完全自治和独创流程中的致命错误。可以制作项目重要阶段、重要环节的考虑事项检查表,这类表格不是要限制团队成员,而是提醒他们容易忽略的关键问题有哪些。检查表是记录先前项目经验的绝佳办法,而不施加不必要的限制或额外工作。
* 第四级 工作准则
建立工作准则的目的是为了清晰地划分关键项目活动的对错界限,建立衡量团队成员活动的是非标准。例如,要求所有项目可交付物获得客户反馈的行为标准是在鼓励负责任及信息流的通常;项目团队成员与客户所有接触必须及时报告项目负责人,该工作准则可以避免沟通中的扯皮和误解。工作准则可以采用明确术语的、简明的一句话表述可以或不可以接受的行为。
和任何需要纪律才能执行的流程一样,工作准则自然需要强制执行。对未经训练初出茅庐的团队在成员迷失方向时需要一些和善的告诫。重复犯错者,必须以明确条文加以约束,迁就必定会影响项目价值的创造。
相信,标准化不仅能正向影响研发型项目绩效,同时可借助企业所建立起来的一套稳定的可积累的架构,使得项目过程中的知识能得到最大程度的复用。
转贴于:http://www.leadge.com
项目经理胜任力免费测评PMQ上线啦!快来测测你排多少名吧~
http://www.leadge.com/pmqhd/inde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