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管理资源网

您的位置:项目管理资源网 >> 研发制造项目管理

我所了解的华为IPD

2008/1/31 22:06:34 |  19071次阅读 |  来源:网友转载   【已有0条评论】发表评论

大家只是在研发活动的称谓以及重要文档的输出上是按照PDT1.0流程规定照葫芦画瓢。而IPD的核心组决策,IPMT的审议监控等关键措施并没有施行,只是在两个产品线上作试点,摸索实际推行IPD的经验和问题。这个过程持续到了2001年,从2001年开始,华为公司规定,公司内30%的产品线必须严格按照IPD2.0流程运作,其他产品线继续以葫芦画瓢按照这个流程走。到了2002年,华为公司规定,到2002年底,所有产品线必须完全按照PDT2.0的流程运作。此时,支撑PDT流程的相关人事制度,财务制度,以及绩效考核制度等都已建立起来。更关键的是,这个时候,华为公司从高层领导到基层产品研发管理者都对PDT的思想和流程有了比较清晰深入的认识,因此已经具备全面推行PDT的客观条件。我所在的四条产品线既有早起模仿PDT模式运作的,也有正式按照PDT模式运作的。

4.PDT模式的意义

我个人认为PDT模式的意义有以下几点:

a.       有效整合产品研发相关环节的资源,形成统一团队。

b.       建立严格的产品研发审议监控机制,避免盲目立项,盲目开发。

c.       打通了产品线上个环节,形成产品研发过程中的消息传递通道和机制,形成产品需求以及问题的高效反馈和跟踪机制。

d.       真正形成了市场驱动,产品效益考核的机制。

e.       使得公司能够准确把握成本投入与效益产出。

5.PDT的弊端 

到目前为止我所能看到的PDT的弊端只有一条,就是纵横制管理带来的多头领导,产品线和资源线可能为了各自利益,对处于交汇点上的人员提出不同甚至相互矛盾的工作牵引,使得产品线人员经常感到无所适从。我本人就深深体会到了这点。但是我认为这个问题的根源不是在于PDT模式本身,而是执行这一模式的基层管理者还没有完全认识到PDT的精髓和价值,或者是为了维护小集体利益造成的。

6.为推行PDT中所遇到的主要问题

我感到,华为决心推行PDT并不难,难在准确把握在推行PDT中可能遇到的各类问题,并可以正确解决。PDT模式在IBM已经证明是成功的模式,华为的产品结构以及运作特点和IBM极为相似,因此理想地看,按照PDT模式运作,没有理由不提升公司效益。可是有相当一部分人认为,华为毕竟是中国的企业,中美两国文化差异巨大,PDT适合IBM未必适合华为。对此,任正非首先自上而下地统一思想,在要求30%产品线推行PDT的时候,他强调,基层员工不理解PDT不要紧,但是公司管理层,以及产品线领导必须深刻领会PDT思想。他一再强调,华为要作的是国际企业,要作国际企业就不能总是强调中国特色。华为最终要面对的是在国际领域内的与国际通信厂商巨头竞争,必须要削足适履,学穿美国鞋,五年不变,到真正领会时再考虑改造PDT的问题。为此,华为在中高层管理干部中作了大量的培训。可以说,推行的PDT的前提是对人的思想的改造,而这个改造过程是从上至下的。第二个问题,是遵从制度和提高效率的矛盾。几乎每个IPT在刚刚按照PDT流程运作的时候,都感到,按照PDT流程,使研发管理变得非常复杂,效率低下。而那个时候,华为的市场竞争压力非常大,每个产品线首先关注的都是如何快速适应市场需求,纷纷表示不愿意按照PDT流程运作,或者实际运作中偷工减料,应付了事。为此,任正非强调,在2001年,对于按照PDT流程运作的产品线可以适当降低对它们在市场绩效方面的考核,但是强调他们推行PDT的质量,并且建立起严格的QA制度,对研发过程作严格监控。第三个问题,就是产品线人员的绩效考核。前面谈到,按照传统思维,员工的考核主要在部门,工作也是部门布置和评估的。

    项目经理胜任力免费测评PMQ上线啦!快来测测你排多少名吧~

    http://www.leadge.com/pmqhd/index.html

“项目管理生根计划”
企业项目经理能力培养和落地发展方案下载>>

分享道


网站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认为侵权请联系我们,将于1个工作日内作出处理!
网友评论【 发表评论 0条 】
网友评论(共0 条评论)..
验证码: 点击刷新

请您注意护互联网安全的决定》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其他各项有关法律法规或间接导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
·您在项目管理资源网新闻评论发表的作品,项目管理资源网有权在网站内保留、转载、引用或者删除
·参与本评论即表明您已经阅读并接受上述条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