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本被许多中小企业及全球知名品牌企业所采用,PVM详细介绍了盈利模式及其设计方法,以顾客、需求和市场为焦点,以竞争和利润为导向,从企业愿景、战略落实到产品规划,围绕产品管理和产品生命周期轴线,讨论了新产品从概念构思到商业化的整个过程,强调基于商业模式的价值链和价值流分析,合理的战略与严密的评价程序是产品创新(开发)的可靠保证。
1、PVM 的基本思想:
(1)做正确的事 —— 战略决定方向,模式决定绩效,强调产品规划和产品管理
(2)正确地做事 —— 流程决定方法,关注产品需求分析、产品策划、技术开发和营销组合管理
(3)正确地做成正确的事 —— 能力决定成败,认为项目管理是成功的保证
2、PVM的主要核心内容:
(1)PVM十分重视盈利模式和价值链分析,认为“成功基于优秀的组织,卓越源于非凡的盈利模式”。强调产品规划和产品管理,把研究重心从具体的产品开发层面提升到产品价值和战略层面。
(2)PVM也认为需要有效的产品开发流程入口管理和决策评审,把产品开发流程和市场管理流程有机地融合在一起,以减少没有价值的产品浪费有限的企业资源。
(3)PVM突出产品需求分析、产品概念和营销组合的协调,以实现顾客价值,发挥企业资源的组合优势。
(4)PVM强调项目管理对于产品研发的核心作用,主张产品管理实行产品经理制。
(5)PVM关注技术开发平台建设、核心技术开发和成本价值工程,认为系统化的思维方式是改善研发绩效的正确途径而非KPI+BSC。
(6)PVM同时认为企业就是经营核心竞争力,倡导R&D策略联盟,企业间的竞争将转向产品管理的竞争。
2.新产品开发管理四种知识体系的比较
新产品开发的职能式管理已不适用于3C环境下的大多数企业,因此下面只对四种优秀的知识体系进行比较。
1、共同点:
四种知识体系都强调按一种标准的方法来划分产品开发的各个阶段,以便准确地管理开发进程,概括而言即创意(发现/概念、计划)、开发(设计与测试)、上市(市场验证、发布、生命周期管理)三个基本过程。
都强调利用跨职能部门的团队通过沟通、协调和决策,管理和开发产品,以便在一个团队内充分考虑到市场效用、生产可行性、可服务性、质量及财务指标等重要因素,将一些工作并行处理以提高效率。
都强调对产品开发各阶段进行决策(中止、暂停、推迟、重做上一阶段工作),以控制资源投入的节奏和风险,杜绝无谓的浪费。
都强调多个产品开发时的组合管理(PACE称为管道管理,PVM称为战略协同),从公司层面建立多个产品的优先级别,以匹配、协调公司资源,均衡外部市场机会与企业内部能力间的矛盾。
2、特性:

3、适用性:
PACE:适用于新产品市场需求比较明确的企业,可以着力提升开发过程管理的能力。
IPD:适用于技术复杂度较高、管理能力相对成熟的企业,可以创建全面的体系竞争优势。
SGS:适用于新产品技术相对简单、市场风险较大、产品更新较快的企业,以灵活的市场机会点来牵引新产品开发。
PVM:适用于较难实现差异化、行业竞争激烈的中小型企业和创新型科技企业,在解决问题的同时形成有核心优势的研发管理体系和新产品开发流程。
附录:不同时代的研发管理特性比较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