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liam H. Davidow &Bro Uttal 在《全面顾客服务》的著作(Total CustomerService The Ultimate Weapon)中认为:
(1)设计产品时未将顾客服务纳入考虑而想提供杰出服务,绝不可能实现;
(2)设计的产品维修困难,会使服务人员与顾客同感困扰;
(3)忽视产品设计对服务可能造成的影响,将使公司付出高昂的代价。
为了研发与服务很好地联动,企业在产品或服务设计时应当做好以下几点:
(1)可能出错的地方:明了产品会如何出差错,顾客会在何种状况下造成意料之外的差错,然后设计出相应对策,创造顾客满意;
(2)维修(售后服务)人员加入设计行列:增加产品的易维修性;
(3)让顾客参与:了解他们真正的需求与想法,寻求助力。
试制阶段包括样品(样机)试制、工艺编制、工装设备配置、质量控制配置、小批量试制。本阶段不但要把设计阶段的成果变为实际的产品,而且要对样品(样机)进行试验检查,对样品(样机)的测试不但包括功能测试(functional tests),还要包括消费者测试(customer tests),不但包括内部测试,还要包括外部测试。对小批量试制品要进行抽样试验。从样品(机)制作到小批量试制要进行阶段性的产品及过程评审,如果评审中发现产品或过程问题,要进行设计更改。小批量试制完成以后,要进行产品的试用与试销,收集用户试用的意见以及销售商试销的意见,对收集到的反馈信息进行汇总分析,必要时对产品及服务进行设计更改。可以认为,本阶段也是对服务与产品进行市场检验与完善的阶段。从研发与服务联动的视角考察,本阶段既是对研发的检验又是如图2 给出的反馈通路的阶段;既是对服务设计的实际考察又是服务的实际演练。由于服务具有不可分离性,所以它不可能在此阶段之前得到真正意义上的检验。
批量生产亦称商业化,在此阶段产品正式推向市场,它是对产品及服务的真正考验。为此,企业要制定如下决策:产品卖给谁?用什么方式去销售?产品销往什么地区?产品在何时推向市场?根据对这四个问题得出的答案,企业才能作出产品的生产线应当建在什么地方以及建立多大产能的生产线的抉择。只有将产品推向市场,研发与服务的商业价值才能真正得以实现。对于通讯及电子产品,在此阶段的一个显著特点是:服务往往要附加在产品之上,才能够体现其价值。
用户对于新产品的购买需要一个体验过程:知晓-兴趣-评价-试用-购买五个阶段。售前服务在这个过程中起到了不可或缺的作用。服务在这时就相当于润滑剂和催化剂,它拉近了企业与客户的距离,使客户加深了对产品对公司的了解,催生了客户的兴趣,使客户具有购买产品的欲望。据Robert G Cooper 调查,用独一无二的产品将独特的感受与别无二致的好处带给顾客,至关重要。卓越的产品的成功率是那些不具备此特征产品的5 倍。而Philip Kotler 认为,正是顾客最终开发了新产品。可见服务与研发二者互动对于新产品开发的重要性。
从整个过程的分析中可以看出,研发产品是为了满足顾客对服务的需求,(对于通讯及电子产品)顾客对服务的需求,需要以能被研发出来的新产品来实现。研发需要以服务为输入,服务必须作为研发的输出,才可能在未来市场上拥有完美的产品。产品的成功与否需要经历服务实现的检验,产品的成功上市需要服务的润滑与催化。虽然真正传统意义上的研究与发展工作只是发生在产品研发的设计阶段,虽然真正意义上的服务实现仅是发生在服务交锋[9]的瞬间,但服务与研发的联动却影响着产品研发的整个过程,并成为研发成功与否的关键要素之一。
项目经理胜任力免费测评PMQ上线啦!快来测测你排多少名吧~
http://www.leadge.com/pmqhd/inde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