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编制施工组织设计时要体现先进的劳动生产率,要努力降低工程施工的间接时间、空闲、浪费时间,减少和消除设计变更、施工错误导致的返工时间。另外要避免施工机械的无效闲置,减少临时设施的占地面积,减少库存,提高资金的利用率等等。
三、 建设工程造价的有效控制
工程建设对于承包商来说,从决定响应招标文件,编制投标文件开始风险就产生了。在投标价格计算时有风险,价格高了不中标,丢项落项也不中标,一旦中标就可能有亏损的风险。在工程建设过程中也始终存在着风险因素,有市场价格变化风险、设计风险、物资采购风险、施工管理风险等等,直至工程竣工合格,工程款、质量保证金如数收回,人员、施工机械安全撤回基地或转移到另一个工程现场,这个工程的风险才最终消失。因此工程建设必须做好风险控制,而工程造价的有效控制显得尤为重要。
1. 开展财务决策
财务决策是企业的生产经营和财务管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从财务角度对企业经营决策方案的评价和选择。在国际工程投标价格计算中,要想工程中标并有盈利必须有适应市场经济体制的财务机制相伴随。它的主要任务就是提供企业资金动态信息,密切关注市场变化,做出前瞻性预测分析,为工程造价控制提供决策依据。
建设工程造价计算与概预算管理不同,建设工程造价控制要考虑到企业内外部环境的因素,考虑到人工、材料、机械台班等价格的变化因素。要了解工程的地理条件和工程范围,要了解项目运行的全过程、项目的组织机构、质量管理、资源管理、合同管理。要研究折旧、技术措施、临时设施的摊销、风险分析。还要与采用的施工方案、标准规范、选用的施工机械、工程价款的支付方式等相结合对工程造价进行分析,做出财务决策,这是一种微观管理。
因此我们应将“控制”立足于事前,在投标时就要主动地采取财务决策,使技术与经济相结合控制工程造价,保证中标和盈利。
2.采用有利的合同价格形式
经济合同是法人之间为实现一定的经济目的,明确相互权利义务的协议。签定合同不仅仅是一种经济业务活动,而且也是一种法律行为,是运用法律手段和经济手段相结合来管理经济的一种措施。工程招投标结束以后,通过招投标所形成的价格,要通过合同价格的形式固定下来。通过合同管理实现对建设工程造价的有效控制。
合同价款与支付条款是经济合同的核心条款之一,在合同谈判、签订、执行、管理过程中处于重要地位。因此招投标合同价确定下来以后,可以改变过去重进度和质量控制,轻成本控制的思想。对于当年开工,当年竣工的工程,设计部门、施工企业、物质供应部门可以按各自的承包范围,采用固定总价合同,价格从头到尾一次包死。对于跨年度的较大工程或设计文件不完备,工程量不能固定的工程,可以采用单价合同。对于价格变化趋势不清楚,不能一次包死的工程,可以按国际惯例,有所包死,有所不包。我们也可以在合同中规定价格调整范围以及价格调整计算公式,以减少风险。
3.施工管理是工程造价控制的关键
在工程施工阶段,除传统的优化施工组织设计、强化现场管理外,一是要合理控制工程变更。在施工过程中发生变更,会对施工进度和造价产生影响,应当合理控制。如果出现必须变更的情况,必须严格按照国家的规定和合同约定的程序进行,尽快变更,尽快落实变更。应建立工程签证管理制度,明确工程、预算等部门和人员的职责分工,确保签证质量,杜绝不实及虚假签证的发生。办理工程签证要及时,对签证的描述要求客观、准确。要求隐蔽签证要以图纸为依据,标明被隐蔽部位、项目和工艺、质量完成情况,如果被隐蔽部位的工程量在图纸上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