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占62%。1997年十几个型号在靶场发现的质量问题中,因管理原因引起的问题仍然占到总数的44%。
1995年航天总公司曾派出工作组分赴航天56个单位进行调研,对于航天严峻形势的主要的调研结论是:
技术关键久攻不破;工作不认真,松懈麻痹;各级责任制不落实;重科技成果,轻产品质量,规章制度形同虚设;材料、器件问题层出不穷;管理薄弱。
尽管目前型号试验连续成功,但问题并未根本解决。对于新的型号,由于技术基础薄弱仍然存在失利的风险;质量从源头抓起,实现全过程的质量控制,仍然是管理者的期望。
国防建设、国民经济建设和科技进步对航天技术的需求越来越迫切,解决质量问题,保证试验成功率,并不是新形势下国家对我们的惟一要求。性能优良,质量稳定,缩短研制周期,降低研制成本才是我们全部的任务目标。
国外国防工业的项目管理
近几年来,国外、国内出现了项目管理热潮。这是世界新经济形势发展的产物。随着信息经济时代的到来,一些国家的管理人员发现许多在制造业经济环境里建立的管理方法,到了信息经济时代已经不再适用。在制造业经济环境里,强调的是预测能力和重复性活动,管理的重点很大程度上在于制造过程的合理性和标准化。而在信息经济环境里,产品的独特性取代了重复性过程。在寻求新的管理方法时,人们发现,二战以后,国防工业特别是航天工业所采用的项目管理方法,正是适合新环境的方法。
对于航天工业,每一个新开发的项目都是“独特”的,有确定的生存周期,有确定的性能指标、资源与进度要求。协调好这些要求的关系,是项目管理追求的目标,处理各种不可预测的因素,保证项目目标的实现是项目经理们特有的能力。为了帮助空间管理体系能够根据项目特点、经济有效地开展工作, 1996年欧洲空间标准化合作组织公布了《空间项目管理标准》,明确了空间项目管理的基本要求和原则。
项目管理的目标是性能指标、进度、成本三要素的优化,即按进度要求,在预算范围内研制出满足性能指标的产品。按照这些目标,项目管理应当在型号研制的全过程中保持满足性能指标要求、保持资源的合理使用,保持计划的平稳进展,关注和分析风险,控制风险,在全过程中实现质量控制。
按照项目管理的模式,任命一位项目经理是必要的。项目经理对实现项目管理的目标负全责。项目经理应当具有对项目整体综合控制的能力,具有人员管理、进度管理、成本管理,合同管理、质量管理、风险管理等沟通管理的能力。
以多项目任务为主的高科技机构往往会采取矩阵结构的组织形式。在矩阵横轴上,是各个工程专业和不同的职能部门,他们为项目提供必要的资源。在矩阵的纵轴上,是不同的项目,他们利用各种资源保证项目目标的实现。
项目管理的环境是复杂的,项目经理要面对形形色色的角色,包括上级领导、客户、分包商、供应商和政府部门。来自任何一个角色的问题都会导致项目执行的困难。明确各方的权利和责任是一个困难而又必须面对的问题。严格制定和执行的合同是项目管理的良好基础。
项目管理要利用工作分解结构、研制程序、计划进度和经费预算等工具制定时间进度、经费开支、人力及物力资源计划、实施过程跟踪和节点控制。
把项目管理融入中国航天
像航天这样的大型、复杂项目,国内外航天部门都采取系统工程方法。中国航天的系统工程管理遵循法规化的研制程序,有严格的计划管理和节点控制。所以在研究项目管理方法时,一方面会觉得很多东西与中国航天的管理实践是一致的,另一方面也会觉得有很多东西值得我们在新形势下学习和借鉴。
—
项目经理胜任力免费测评PMQ上线啦!快来测测你排多少名吧~
http://www.leadge.com/pmqhd/inde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