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毒及用于诊断、预防艾滋病的新药,治疗恶性肿瘤或罕见病等的新药,从而可获快速审批,使其能较快投入市场,赢得回报,从而大大降低研发风险。还要不断吸收和处理药物来源、药物筛选、安全性评价、临床评价、新药报批、新药上市后反馈等信息,将其融入新药研发的思路中,从而保证其在技术上的领先地位。同时,在新药研发的过程中,还应当密切关注国内外医药发展的信息,及时掌握先进科学知识,为正确的决策提供依据。
(二)重视技术更新与匹配
对于技术风险,首先要时刻关注世界相关行业的科研动态,密切关注竞争企业的研发动向。同时,利用新技术改造传统的药物工艺,通过药代动力学研究开发新型制剂,提高药品质量,提高药物的生物利用度,提高药物的临床顺应性,降低治疗周期成本,减少或减轻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提高产品竞争力,从而规避风险。另外,制药企业应选择比较成熟的、与自身能力相一致的新药研发项目,从而回避、降低技术风险。制药企业在熟悉的领域可以选择同时进行多个项目来分散风险。在不熟悉的领域,应该保留核心业务,将其它业务外包出去,联合其他的主体共同参与新药研发项目,实现资源互补和风险共担,达到分散技术风险的目的。
(三)加强人力资源管理
新药研发项目要建立科学的管理层、有效的组织结构,保证新药研发项目的顺利组织。要定期对新药研发项目的进展进行评估,以保证其研发进程;实施有效的激励,提高研发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加强项目团队成员间的沟通,营造良好的信息沟通与知识共享氛围,加强项目成员间的知识互补性、能力协同性、团队协作性;协调好各部门的工作,加强对造成风险的不利因素进行防范,从而消除企业或组织内部的缺陷,达到防范和规避风险的目的。
(四)建立有效的资金保障体系
新药研发项目的实施需要企业投入大量的资金。要准确地做好项目的阶段划分和每个阶段的资源配置计划,从而满足项目的资金需求。结合制药企业的资金状况和研发项目的预算需求来合理分配资金,保证研发项目顺利进行和有效控制财务风险。拓宽融资渠道,一是应积极寻求政府资金,比如国家新药研发基金、中药现代化基金等;二是通过资本市场筹集研发资金,资本市场为新药研发工作提供了极好的风险分担机制,制药企业应充分利用这一渠道;三是与有实力的,特别是国外的制药企业建立战略联盟,以一部分未来的预期收益换取研发资金。
(五)加强知识产权保护意识
制药企业要想在激烈的竞争中求得生存和发展,关键在于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创新药物。保护和尊重知识产权是推动科研创新的基础。只有行之有效的知识产权保护,才能为新药的研发提供有力的前提条件。没有知识产权的保护,就不会有对研究开发持久的投入。中国加入WTO后,新药研发中由于知识产权保护不当或信息不足就可能产生新药研发的产权风险,该风险的防范对制药企业的经营活动尤其是技术创新活动越来越重要。新药研发必须守法,并利用法律法规加强创新成果的保护。企业要建立健全内部管理制度,设立严格的保密制度,禁止员工随意向外界公开新药研发的技术成果,要求掌握企业机密的人员在调出时做出必要的承诺等。
为保证新药研发项目的成功,必须进行风险管理。新药研发项目风险的成因很复杂,必须对具体的新药研发风险进行识别、评估,并有针对性地采取应对策略,加强对风险的有效控制,进而减少、转移和分散新药研发项目的风险,以提高新药研发项目的成功率,增强制药企业的竞争力。
参考文献
[1]刘兰茹、刘佳明,新药研发中的风险控制[J],中国卫生经济,2007(8)
[2]吴海霞、李野,赵双春.浅析新药研发项目的六大风险[J],中国新药杂志,2006(5)
项目经理胜任力免费测评PMQ上线啦!快来测测你排多少名吧~
http://www.leadge.com/pmqhd/inde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