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是雨季,施工现场情况等等。因此在工程投标阶段就应组织施工组织人员对工程文件进行分析,编制出经济合理、先进可行的施工方案,并落实技术组织措施。对于工程项目某些重点、难点的分部工程可同时制订几个施工方案,如土方施工方案是采用大开挖,还是边坡土钉支护或是锚杆支护,排降水是采用井点还是深井等等。不同的施工方案费用就有差异,同时还可应用新技术、新工艺,通过多方案的互相比较,以技术和经济角度来分析取舍,以技术优势来取得经济效益。 而措施项目费的报价又往往是各投标单位相差较大的。造价人员可通过对各方案的造价比较准确把握各方案报价的差异,使报价资料的经济合理,并为最终报价决策时提供参考数据。
推进企业定额的编制完善势在必行。
从2001年推行工程量清单计价开始,建设主管部门就积极倡导各施工企业编制反映自身施工技术和管理水平的企业内部定额,因企业定额在材料消耗、用工消耗、机械种类及机械配置和使用方案、管理费用的构成等各项指标上,基本上是按本企业的具体情况制定的。与采用地方定额或行业定额相比,更可以真实地表现了自己企业的施工管理上的特点,更准确的反映工程实际成本。如施工企业能俱备这样一套完善并能真实体现企业管理与技术水平的内部定额,并充分利用计算机技术,一标两算,实现同一投标报价书的两种定额的关联转换,即按照地方定额编制出的社会平均水平的报价与按照企业定额编制出的社会先进水平的报价同时完成,使我们很清楚地了解投标工程的内部成本到底是多少,利润空间有多大,从而确保最终报价决策时心中有数,不会造成盲目压价。但目前我了解到的施工企业拥有自己企业定额的数量非常之少,个别已编制的应用情况也不理想,有的电算化程度未达到简便快捷,有的编制的不切企业实际,只是地方定额的翻版。因此,我认为从企业的生产技术发展、企业管理的提升、市场竞争的需要及提高经济效益几方面来讲,推进企业定额的编制工作势在必行。
增强风险意识刻不容缓。建筑行业是一个高风险行业,尤其是实行了工程量清单计价,有些省市采用合理低价中标、有些省市采用公示拦标价,使工程造价降低至少10%甚至更高。这样无形降低了利润水平。而先订价后施工又可能因工程的施工期的跨度出现人工、材料、机械费用的上涨。因此,施工企业在报价方面建立对风险的防范意识是必需的。
工程量清单计价的综合单价除了人材机费用外,还包括管理费利润及风险费用,可见,风险费用是需考虑并计入综合单价的。但目前大多数的情况是施工单位在投标报价时套定额消耗量项目分析出人、材、机费用,其中材料费再按照建设主管部门每月发布的材料信息价入价后计取管理费利润,风险费用根本无暇顾及。不作考虑的原因也有,是考虑风险费用会提高工程造价,从而降低报价的竞争性。本文认为风险费用是必须进行审慎分析的。材料费在工程造价费用中占了很高的权重,其涨幅程度对工程造价的影响也最为敏感。因此,造价管理人员在日常就应做好价格收集工作,对工程施工的一些主要材料建立资料库,也可根据其每月的价格变化情况绘制价格曲线,到规定阶段进行总结分析,材料淡旺季的价格变化,自然年的价格涨幅以及国际市场形势对一些材料价格的影响等等。通过日常价格数据的积累,再结合具体工程的情况(如施工工期的长短、工程主体施工的季节等)对所投标项目应考虑的价格风险因素做出判断。对于外省市的投标项目,各项风险因素更是不可忽视,不可按照以往投标的惯例闭门造车,需要做更多的考察准备工作,去掌握另一个外埠市场的各项信息,以避免在不了解市场及规则的情况下报出极低价,当风险转化为损失时,则可能最终冲抵多增加的利润,甚至减少原有的利润使施工企业造成
项目经理胜任力免费测评PMQ上线啦!快来测测你排多少名吧~
http://www.leadge.com/pmqhd/inde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