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有利于软件开发的项目管理。
2.2 基于SDLC的项目团队人员配置
由于每个项目团队成员都有的各自的专业特长和性格特点,各项目成员的知识技能评估、个性特点分析、优点和缺点是要事先分析和考虑的内容,项目团队的组建是否合理,项目相关人员是否满足项目的需求,是项目能够顺利进行的关键,找错了人或者是将人放在错误的位置都可能会导致项目的失败。依据SDLC的划分,在每个阶段采取灵活的项目团队人员配置方案,如图1所示,对于需求分析阶段和系统维护阶段采用“1+2”的标准人员配置模式;对于软件实施阶段和系统部署阶段采用“1+4”的标准人员配置模式。根据企业规模的大小、人力成本以及团队成员的知识结构等因素,其中代表项目经理的“1”的职责会不断调整变化,适应企业和客户的要求;另外的“2”和“4”里面的成员则可以根据工作量的大小进行灵活的增减,既保证每个阶段的连续性,使开发过程顺利的过渡,又可以保证人员的充分合理利用,最大限度的发挥出中小IT企业的优势。
2.3 项目团队角色、岗位职责划分
软件开发的整个过程都会包含结构、需求、设计、开发、测试、配置管理等各项活动。而这些活动会对应到项目团队中的不同角色,必须根据团队规模的不同和项目本身的特点对项目成员的角色和岗位进行明确的划分,这样团队中的每个成员才可能有清晰的责任和目标。项目中进行岗位划分后每个岗位成员还可以兼职多个角色,形成相关的标准角色岗位职责矩阵。如表1所示:2.4 项目团队管理中可以采取的几种人员配置模式
根据企业规模和软件项目大小的不同,可以把上面的角色和岗位职责进行灵活的组合和调整,以项目经理为主,对项目团队中的相关角色和岗位进行合并或增减,在“1+2”和“1+4”的基础上形成“1+1”或“1+3”的组合,保证最佳的人员组合,既能高质量的完成开发任务,在多项目的情况下,又能最大限度的利用企业的人力资源,主要有以下三种人员配置模式。
(1)“1”+“1+1+1+1”配置模式
对于小型软件开发,或者企业规模较小,项目团队人数为3~5人时,项目经理本身又是技术专家,项目团队其他人员仅仅作为辅助人员,例如,可以指定1名维护员,负责前期协同项目经理调研和后期的维护工作;指定1名程序员,负责前期协同项目经理进行软件开发和实施工作。这种模式下可以由一个项目经理总览全局,负责SDLC中四个阶段的绝大部分工作。此时项目经理的职责最广泛,项目管理方面的工作包括制定产品的目标、制定各个工作的详细任务表,跟踪这些任务的执行情况,进行控制、组织会议对程序进行评审、综合具体情况,对各种不同方案进行取舍并做出决定、协调各项目参与人员之间的关系、对每个阶段的问题跟踪记录进行统计与汇总,及时处理项目过程中的问题、对软件开发的每个周期进行质量控制,保证软件开发的进度与质量;技术开发方面的工作包括需求调研、系统设计、程序设计与测试等主要的开发环节。所以小型项目团队对项目经理的业务,技术和沟通管理等技能都要求较高,项目经理的能力和技能往往决定了整个软件项目的成败。
(2)“1”+“1+2+2+1”配置模式
对于具有一定规模和实力的小型IT企业,项目经理可以跳出技术的范畴,不介入到模块设计和编码活动中,而应该把重点放在项目进度的控制和质量的保证上面,例如,可以指定1名程序员,主要负责软件开发和实施工作。项目经理一般有较强的技术能力,所以项目经理可以承担项目中要使用的一些新技术的研究,项目中一些疑难问题的解决等相关工作。项目经理还应该有计划的设计开发人员的代码进行审核,对发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