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管理,但对于非程式性的工作,信息系统管不了,或者说管了不见得有益。
其实精益研发平台已经有了一个非常明确的定位,就是上面提到的,介于概念设计与工程设计之间,为具体的产品设计提供数据基础和参考。至于企业要不要进行精益研发,取决于企业战略决策、企业文化等很多方面,是一个系统工程。
精益研发平台在企业研发方面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在信息系统的构建上,走在了前面。因为现在很多成熟的信息系统中,并没有涵盖精益研发所管辖的部分。同时精益研发平台倡导将质量设计贯穿始终,也是值得认可的。质量设计在企业里往往不受重视,但实际上在产品设计过程中,包含了工程设计、工艺设计和质量设计,质量设计和工程设计是相辅相成的。尤其在大批量的生产模式下,例如汽车、家电的产品设计中,质量设计是重中之重,对后期的维护成本的影响非常大。
但是我认为目前精益研发平台仍需要进一步完善。首先,从安全的角度,精益研发平台管理的是企业最关键的应用知识,怎样建立起一种安全机制、安全体系,是现在要考虑的问题;其次,应该尽可能多地兼容各种分析软件。在线性分析领域,目前应该不成问题。但是在非线性领域,细分市场很多,针对一些专业性软件,如何做好集成也是很重要的问题。
记者:目前提到企业研发信息化,很自然就会想到PDM/PLM。
欧阳亮:这是因为目前中国企业信息化还处在初级阶段,肯定要先把这些直接给企业创造价值,或者直接跟产品挂钩的系统先建起来,然后才能做更深层次的工作。
遭遇认识壁垒
记者:现阶段,精益研发平台在企业中能用起来吗?
欧阳亮:大企业有实力也有能力能够用起来,但是小企业需求不大。小企业没有那么大的经济实力,也缺乏CAE分析方面的高级人才。这方面的人才,不是直接作产品设计的,实际上是为产品设计提供理论基础的,不是直接建筑产品,这对于一个企业来说是中长期的投入。
通常在产品开发过程中,有全新设计,也有派生设计。全新设计是一个从无到有的过程,从方案的论证、方案的优选,主要性能的设计分析、模型设计、整体方案设计,再到工程设计、工艺设计、试生产等,这个设计周期很长,在我国一般企业做这种全新设计的还很少。大多是做一些派生设计,例如手机行业,通过派生设计,很短的时间就能推出新款。
现在大家都在谈制造业要从中国制造转向中国创造,其实这是一个漫长而艰难的过程,需要真正的自主研发。中国企业普遍缺乏设计能力,比如汽车,是拿别人的品牌、别人的设计进行生产。要真正形成设计能力,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不能一蹴而就,大量的工作是在设计的前端,尤其是概念设计阶段。企业里的设计人员,特别是概念设计人员,可能十几年也做不出成绩,但一旦做出什么来,对企业的长期发展是有很大促进作用。因此在这个过程中,前期做的大量的工作,不管是成功还是失败的结果,都要作为知识有机地管理起来,以便重用。
记者:作为一种研发策略,企业实施精益研发要具备哪些条件?
欧阳亮:我认为精益研发是一个实施的方法,企业如果有能力投入,我觉得不妨一试。但是中国企业大部分都是急功近利的,很少有企业做这种特别深入的、长远的研发工作。
企业要想实施精益研发,一定要有研发氛围。首先企业管理层要对它有一定的认识。精益研发平台的搭建需要大量的资金、人力和时间成本;其次要有相应的研发队伍,还涉及到企业文化。企业是搞研发的,还是搞制造的,还是做商务的,不同类型的企业的关注点也不同,研发型企业肯定会在研发上多下工夫。
中国目前有很多大型企业,甚至是超大型企业,在世界排名越来越靠前,具备一定的实力,但是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