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研发体系庞大的企业,这个过程管理困难,难以形成协同设计过程管理体系。
3)生产技术准备节点。在对样件进行改进设计的同时,对部分有把握的零部件可以提前进行生产技术准备。当改进设计、试制、试验结束,经评审通过后即可进行大规模的生产技术准备。主要包括工艺设计、公司内自制设备及工装的设计制造,公司外设备订货、协作件的配套选点,生产用原辅材料的采购等。
4)小批试生产节点。在生产技术准备阶段完成之后即进行小批试生产。小批试生产一方面要验证工艺工装能否满足批量生产的需要,另一方面要对小批试生产的产品进行各种行为试验,以确定其产品质量与技术水平是否满足设计要求。小批试生产之后要递交给客户进行评审批准,评审通过之后,产品、工艺、装备等各项技术文件经修改后即可转为正式生产用文件。
5)批量生产节点。在产品批量投产前必须完成售后服务的准备工作,包括新产品的各种技术文件、在上述各阶段工作完成之后,制作样机,经客户确认后即可批量生产。
在以上研发项目节点中,企业决策者和产品经理负责项目策划、项目监控和风险管理,通过配置管理、质量保证、采购管理、度量与分析、生产管理、工程服务和市场营销等组织行为配套完成产品研发项目。
4.产品开发质量控制
产品质量管理不能只局限于制造过程,因为70%质量问题根源在制造过程之外。IPD结构化设计流程中的质量控制节点负责质量策划、质量控制和质量保证。PLM系统管理IPD结构化流程,LPDP在系统中制定项目计划、任务分解和发布任务、监控项目进度、协调和分配相关资源。子任务负责人也可以根据项目一级计划对子任务进行分解。在整个协同项目管理过程中,质量管理师(PQA)可以及时管理和监控开发过程,对产品开发质量进行控制。
5.产品开发成本控制
Munro and Associates统计认为产品设计仅占5%的企业成本,但影响产品70%的生产总成本。产品开发有关的成本包括开发成本和产品设计成本。开发成本是研发部门为开发产品而支出的期间费用,由公司级成本控制中心每月进行核算。产品的生产成本,主要是材料成本,如要考虑制造工艺(在设计中,产品的可制造性也是影响成本的一个重要因素),则加上制造费用,从而形成产品的生产成本。而影响产品生产总成本主要是产品设计成本,因此,需要从设计源头来控制产品设计成本。
PLM系统在IPD结构化流程中增加产品设计成本控制点,并为企业建立基础共用模块,在不同产品、系统之间共用零部件、模块、技术及其他相关的设计成果。不同产品、系统之间,可以共用零部件、模块和技术,在开发中尽可能多地采用这些成熟的共用基础模块和技术,从而使质量、进度和成本得到很好的控制和保证,并降低产品开发中的技术风险,缩短产品开发周期和降低产品成本。对于不能通用的模块,PLM系统提供新增物料控制流程,对新增物料进行控制,最大的使用库存物料和替代件。
四、结束语
IPD是新产品开发管理的一种新模式,能为企业产品技术创新提供有效的设计和管理手段。通过建立研发管理体系,可以为企业新产品开发提供思路、途径和组织保证,能够保证最大概率地开发出满足客户需求的竞争产品。制造型企业应根据企业研发管理现状采用不同的IPD实施策略,对开发过程进行优化,并依靠IT技术,建立PLM一体化集成产品开发项目平台,制订可行的实施IPD变革的风险防范措施,对实施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困难及时防范与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