阶段成本降低主要来源于提高生产效率,缩短生产周期;提高成品率,降低报废和维修成本。
物料成本降低也是产品成本降低的一个关键因素,但不是我们所能掌控的。
(3)、产品销售维护阶段
这部分的成本很大程度上取决与产品的定义和设计。好的设计销售容易,可靠的设计服务成本低。
问题三、研发阶段如何控制成本?
一切因素都是人的因素,我们先从"人"分析。
我们的有些研发人员是直接从学校毕业后就到公司,就开始从事产品的开发工作,并没有接受过很正规严谨的产品研发培训、成本控制培训,我们可以预见接下去2-3年内我们也不会有这样的培训。故而,在成本控制上做的不够好是有原因的,但各位研发人员警醒,不要把这个原因当借口。成本高居不下的产品不是好产品,相应的设计师也不能称为一个优秀的设计师。
我们有些研发人员是从实验室出来的,实验室里有的是经费,随便设计什么东西用的都是MAXON电机,日本三洋的电机都不屑于用,至少也需要FAULHABER电机。设计东西基本不用考虑成本,因为都是做理论验证样机,功能可靠、快速实现是一切的重点。当然,从实验室出来后这样的习惯也带到工作中来了。
我们有很重的研发压力,比如现在的E产品就要求在3月底实现供货,我们的研发人员认为:快速实现最重要,成本问题退其次。其实我们需要注意:成本控制和研发进度并不矛盾。研发阶段的成本控制基本准则是:保证产品功能实现,性能可靠,尽量用最低的成本完成产品开发。不是让我们去用无把握的部件、器件,这也是一种成本浪费,如第一版270控制器。
我们的研发人员有时可能会想:我们可以在完成功能之后再慢慢改,再慢慢抠成本,先给生产部第一版的,以应付第一批催命的交货。其实这是一个美好但一直不曾实现的梦想。纵观我们的开发过程,可以发现我们做完的第一版如果没有功能缺陷、没有致命BUG,我们不会去为控制成本而重新改版,重新更新物料清单。原因2点:1、每个研发人员身上都压着几个任务,这个产品开发完了之后,立刻有新的产品需要跟进,在新研发任务的压力下,我们不可能花时间去改原来已经可以销售,并且没什么问题的产品;2、重改一版代价太大。我们可以计算,假如把某一个电源模块改掉,每台可以减低100元,但是改这个模块需要什么成本呢?1、重新画板需要1周,2、制样板需要500元,3、验证新模块的可靠性需要1周,这些都是成本,最后发现这样改也不划算啊。因此,这100元的成本根本就没办法去控制下来。产品一旦量产,我们很难去弥补产品设计中的缺陷、降低成本,因此,在设计阶段的降低成本至关重要。
各位,请警醒,也是正式的规定:对于电路板,我们允许有最多2次的改版;对于机械设计,我们只允许局部修改,不允许改版。所以,控制成本请从第一版做起。
根据问题一、二的数据分析,我们对研发阶段如何进行成本控制是不是心里有谱了?我认为有几个方面需要做好:
1、功能定义方面。
为了避免失败,原理图、产品定义需要让高手多审核。比如律工最近在设计新一代控制器,画完原理图后找了研究室、其他事业部的高手做了审核,这种态度是严谨、优秀并且需要大家学习的。
我们对产品功能进行构想时,要发挥发散性思维,以求获取最有价值的点子,谋求和其他产品不同的特色之处。但落实到产品定义和功能设计的时候就需要收敛思维、列出重点、清除冗余功能。大而全的东西一般是不可靠、不好用、高成本的产品。比如第一版270控制器就没有对设计构想有效的收拢、确定重点。
2、实际设计落实。
在实际设计过程需要多比较和调研,不能抓住一个可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