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价资料须辨别其真伪,提高可信度,使收集来的工程造价资料准确地反映客观实际情况,如实地反映建设市场活动的变化,只有掌握真实、准确的工程造价资料,工程造价决策才能有可靠的依据。
2.全面性原则。造价资料应具有广泛的社会覆盖性,种类要全,数量要多,应收集整理完整的竣工决算资料,以反映全过程造价管理的最终成果,使工程造价资料形成一个完整的有机整体。
3.统一性原则。工程造价资料的收集、整理应做到规范化、标准化。工程项目划分、设备材料目录及编码、表现形式要做到统一,才能便于管理和有效利用,从而能够提高工程造价资料的处理能力和重复使用,使被处理的信息在不同的系统中具有通用性、互换性和可流通性。
4.代表性原则。某一类造价资料的收集应是该类造价资料中有代表性的资料。
5.时效性原则。由于工程造价及工程建设的动态性,造价资料的收集应具有时效性,应注意及时更新。
三、造价资料的分类
收集的工程造价资料经过整理加工后才能作为有用的工程造价信息,可按以下方法进行调整:
1.造价资料的分类。对收集到的造价资料可以根据企业的需要分类,工程造价资料建议围绕设计单位造价工作特点进行,可以分为以下几大类:
(1)工程资料
工程资料是造价资料收集、分析工作的重点,工程资料可按工程设计阶段包括估算、概算资料、投标报价资料、竣工决算资料。
为便于管理和查询,首先应对工程类型分门别类,建立不同的工程系统,如民用建筑、矿山、工业厂房等。
对同类型工程,按建筑项目→单项工程→单位工程→分部分项工程的顺序依次划分。如工业建设中的一个住宅区建设,是该项目的一个单项工程。该单项工程中包括单位工程如下:土建工程、电气工程、给排水工程、设备安装工程等。单位工程可分为分部工程,如土建工程包括基础工程、主体工程、装饰工程、防水工程等。
(2)造价指标
在整理的工程造价资料的基础上进一步分析计算,计算出各类、各级工程造价指标、指数,如:工程综合造价指标、单项造价指标、建、构筑物单位造价指标,建筑系数,各种投资费用占工程投资的比例等。同时应建立一套造价指标测算模型(如钢筋混凝土基础单位造价),能在一些影响因素变动时(如人工、材料、机械价格)予以调整替换,以核算出贴近当前市场实际价格水平的造价指标。
(3)设备资料
包括从各种途径收集来的设备价格汇总、设备询价价格、已完工程设备采购合同价格等,注意设备价格资料的时段性,可以按工程专业划分设备类别。注意设备价格变化的趋势及新设备在工程技术中的应用。
(4)人、才、机价格
不断更新的近期市场上人工、材料、机械价格资料,可通过类比、替换等方法,用于测算更接近市场现状的造价指标。
(5)定额、法规
是有关造价工作的工具性资料,包括各类概预算定额、消耗量定额、取费文件、工程其他费取费相关文件、政策等,注意行业内政策变化及新文件的发布。
(6)工艺、辅助专业知识
从各途径了解到的各类工业项目工艺流程、配置设备、主要参数等,可按项目或按专业划分类别,便于查找,并关注行业内新技术的应用。
2.造价资料的整理方法:
(1)典型测算:当收集的造价资料离散性较大不便于使用统计方法时,可以在规定的条件下对典型工程进行测算;
(2)统计方法:当造价资料一致性较好时,即从时间、标准、规模基本一致的情况下,可以通过统计的方法测算出平均结果;
(3)单项测算:对于特殊的项目,可以对某个单项按要求进行测算。
(4)类比测算:造价资料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