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均消耗量定额进行编制。实行工程量清单招标以后,招标人或招标人委托的代理机构,依据有关要求,按照统一的工程计算规则和统一的施工项目划分规定,将施工图纸所涵盖的招标工程全部建设内容,实物工程量和技术措施以统一的计量单位列出数量清单。投标人则完全依据现行国家和地方的有关规定,结合项目、市场、风险以及本企业的综合实力,自主填报清单开列项目中的综合单价与合计汇总价,进行投标报价。这样,就给了企业灵活自主的报价空间,充分体现企业自己的技术、管理水平等综合实力,并促使企业在施工中加强管理、从技术中要效率,从管理中要利润,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不断发展壮大。工程量清单计价法,可以充分发挥企业的能动性,企业利用自身的特点,使企业在投标中依靠实力竞争。比如,一些企业经营管理水平高,可以降低管理费用,自有的机械设备齐全,可减少报价中的机械租赁费用,对未来要素价格发展趋势预测准确,就可以减少承包风险,增强竞争力,这样就能促进优质企业更加发展壮大,使无资金、无技术、无管理的“三无企业”或包工头退出市场,实行优胜劣汰,为企业发挥自身优势提供空间,这样既形成了管理规范,又净化了建筑市场秩序,一举两得。正如建设部标准定额司司长杨鲁豫所说的,《计价规范》的出台是适应市场定价机制,深化工程造价管理改革的重要措施,也是规范建设市场秩序的治本措施之一。
但是我们还应该看到,工程量清单计价是按照市场经济要求建立起来的一种造价管理和招标方式,它对招标投标机制的完善和发展,毫无疑问起到了非常积极的推动作用。由于这项改革牵涉的面较广,有些问题还相当复杂,并且考虑到我国建设领域目前的招投标实际情况,因此,要真正推动《计价规范》的全面实施,仍然还有不少问题急需解决。
首先应该重视现行预算定额对于项目的划分过细,过于繁琐的问题,这个问题可能会造成工程量清单的形成仍过于依赖定额,并且阻碍工程量清单招标的发展。因此必须改进定额项目的划分和工程量计算规则,使其符合工程量清单招标的清单列项相对粗放的要求。
其次,实行工程量清单计价改革后,特别容易出现标底编制单位放松工程量清单的编制质量的情况。因此必须重视编标工作的精确性和严肃性,加强对编标单位行为的规范,制定规范的工程量清单格式要求,对必须包括的内容予以一定的强制性;同时招标文件应载明,投标人对招标人提供的工程量清单如有疑义时,可以提出书面疑问,招标人对工程量清单中的漏项以及有误差的项目应及时加以更正,并以书面的形式分发给各投标单位,保证招投标双方的合法利益。一旦中标,除非有设计变更,工程量清单将不予调整,这样既提高了工程量清单的准确度,又方便了工程竣工结算。
此外,实行工程量清单招标后,标底不再是中标的直接依据,一般认为,现行的许多招标评标办法运用于工程量清单招标,都存在着不同程度的缺陷,最适合于工程量清单招标的是低价中标评标办法。对干这个目前还存在很大分歧的评标定标方法,无论是理论界还是实务界都应该加快探索的步伐,当然也包括管理部门的决断。
为了更好地实施工程量清单报价法,工程造价管理方面还应该做到以下几点:
一是转变观念,领导重视。实施工程量清单计价法是一项重大的改革措施,它优于传统的定额计价法,更能满足建设工程造价管理的深化改革和市场经济的发展需要,是一种改革的新举措,必须转变观念,提高推行工程量清单计价法的自觉性、紧迫性和责任感。
二是政策保障。推行工程量清单计价法必然与当前的计价依据及有关规定相冲突,因此要顺利推行这一计价法,必须有完善的法规制度保障。
三是配套改革。工程量清单计价的改革,必须
与其他改革配套实施,才能顺利成功,最重要的是要与招投标法的实施相配套。
四是采取分步实施。针对推行工程量清单计价法的难度,可以采取分步走的对策。
五是抓好培训。
六是收集、整理建筑工程信息,尤其是建筑材料、机械、人工的市场信息,建立工程信息服务体系,为工程造价和管理提供可靠的参考数据,引导市场的计价与定价,为最终由市场形成价格提供优质服务。
综上所述,实行工程量清单计价,是规范建设市场秩序,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也是适应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与国际惯例接轨的需要,工程量清单计价招投标是建筑市场改革和发展的必然趋势。为了更好贯彻实施这一新规范,更要加强工程造价管理,做足措施,积极创造条件,以适应我国改革需要及市场经济发展需要,规范建筑市场经济秩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