料领料关和投料关,降低材料损耗率。材料的损耗由于品种,数量,铺设的位置不同,其损耗也不一样,材料订货时仅仅是按图纸计算的理论数量和根据定额或经验确定的损耗率。为了降低损耗,项目经理应组织工程师和造价工程师,根据现场实际情况与分包商确定一个合理损耗率,由其包干使用,节约双方分成,超额扣工程款,这样让每一个分包商或施工人员在材料用量上都与其经济利益挂钩,必须降低整个工程的材料成本。
②加强对人工费用的控制,避免浪费
首先,根据劳动定额计算出定额用工量。要加强施工组织,均衡生产,缩短工期,节省人工费;加强质量管理,避免返工,杜绝人工费的损失。其次,规定各项人工费的计算方法。项目人工费分定额内用工和定额外用工,定额内人工费实际发生的工程量乘单价得出,对于它的管理并不困难,控制非定额用工才是控制人工费支出的重点。一般方法是将非定额用工按一定的比例包含在定额用工中,包干到施工班组。不同的工程有不同的非定额用工比例,大致上说,结构工程的非定额用工比例在5%左右,装修工程的非定额用工比例在10%左右。在人工费控制中比较准确地掌握各类工程的非定额用工比例并严加控制是很重要的。
③合理核定承包基数
对外签订合同的价格,反映的是项目的经营水平,由于每一项目均有其特殊性,因此在确定了项目班子后,项目经理应组织其班子中的造价工程师,技术人员等对投标中每一分部分项,根据定额,已签材料合同,分包合同,管理人员的配制,大型机械的台班数及进出场时间,各种材料的损耗率及管理费等资料,尤其是注意投标时的错漏项目,按合同和规范可能发生费用的项目和其它不可预见费用,详细列出每一分部的成本,然后汇总成项目的总成本,作为双方签订内部成本承包合同的依据。
④健全成本管理机制,完善各项程序
⑤项目内部要建立起成本管理机制,建立相应的组织机构,各种规章制度要完善,能够适应日常成本管理工作,如果某个环节出现问题,对于相应责任人的处罚与追究也应该跟上。同时,成本管理工作程序制订完善,各业务部门应加强联系。随着成本管理工作的不断深化,各单位已经认识到成本管理的重要性,并且逐步加强各方面的检查,共同促进成本管理。项目各业务部门之间要加强必要的联系,协调统一工作计划,理顺管理思路。
四、完工后的成本考核
项目完工后,应对项目责任成本执行情况进行考核。实际工作中往往有这种情况发生,前一个项目尚未完工,一部分人员,机构已经转入了另一个项目。熟悉了解情况的人已经调走,清算,要钱,结算外协队伍工程量的留守人员力量单薄,责任不明确,也难以达到业主及后期工作的要求,造成完工后账目亏损。因此,必须落实项目责任,基本稳定项目部主要管理人员,真正做到完工一个,清理一个,考核一个,奖惩一个。在一些实际问题处理时,应遵循以下原则:
第一,项目工程总收入,应以甲方签认的工程价款结算为准。核对与甲方往来,对应收工程款必须与甲方核对一致并签认。
第二,各种材料,要求做到工完料清,没有库存。对没有用完的材料,由项目部作价处理,损益列入项目成本。
第三,分包工程,按合同逐一清算,弄清各合同完成总价,已经支付的工程款、尚需偿还的工程款作到心中有数,若出现超付现象必需查明原因,落实责任。
第四,清理各种往来款项。内部人员借款及备用金,必须及时清理。外部单位往来,能清算的清算,实在不能清算的,签认余额后落实责任人员清理。
通过以上四点措施,基本能做到项目成本的完整性和真实性,在此基础上,对项目责任成本进行考核,做出正确评价,按合同兑现奖惩。
成本管理是企业的大事,涉及到各项工作,各类人员,企业兴则我荣。以上仅仅是我个人的体会,但我想如果按照以上思路去执行,一定会有所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