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新品种是要耗费企业大量的物力、人力、财力的,如果决策层方向正确,决策得当;管理层配合无间,调度得法;执行层积极认真,踏实负责,再加上一点点运气(呵呵,做什么事都需要点运气),那么这个品种操作成功的可能性很大。但是,这种成功并不能保证你在市场中无往不利,如果没有相应的后续研发,恐怕在目前中国的市场环境中,很快就会成为昨日黄花。因此,一定要保证该新品种研发的延续性,这包括:1)剂型的研发:有片剂,能不能增加胶囊、粉针、注射液……;2)规格的改变:招标时代无奈的选择;3)新适应症的开发:有难度,但是如果开发成功,可大大延缓该产品的衰退期;4)同类产品的研发:这方面最为重要,因为只有源源不断的开发同类别产品,在上一个产品进入成熟晚期时,立即有新品种跟上,所搭建的营销网络、建立的销售渠道才能进入良性循环;5)高、低端同类产品配套,形成市场优势:同时研发高、低端产品,高端走临床,低端走市场(OTC),互不抵触两相宜;6)……
企业内部良好的沟通是保证新产品成功的关键。研发人员不能埋头做技术,要能适时和市场营销人员进行广泛、深入的沟通,讨论市场环境的变化,追踪热点产品的进展,探讨新品开发的方向…… 这种脑力激荡最能产生灵感,好的点子往往就在这种碰撞中产生。如果沟通不好,甚至没有沟通,就可能出现,研发人员辛辛苦苦做出的产品不适合当前的市场环境。研发部门和营销部门闹矛盾是很多企业普遍存在的现象,大家闹得不愉快事小,企业却因此蒙受损失。因此建立、建全通畅、高效、融洽的沟通渠道对处在企业两极的研发和营销部门尤其重要。
研究新药,最重要的一点是疗效要好!也许在以前,疗效一般甚至无效的药经过广告等媒体的宣传,卖得挺好,但那只是过去,面对愈来愈规范的市场秩序和愈来愈理性的消费者,疗效是首要因素!(当然在安全的前提下);其次是市场,厂家要盈利,因此他希望它生产的药不但要疗效好还要能卖得好,这就需要市场的支撑,如果说你开发的药每年只有百万分之一的发病率,试问除了国家扶持,那个厂愿意做赔本的买卖;第三,要有创新,最简单的一个例子,藿香正气软胶囊是一个剂该四类新药,它每年销售额超亿元,有多少中药品种能做到这一点!它成功正是因为解决了原口服液气味太冲,不易为消费者接受的缺点,从这一点来讲,剂改也是一个做新药的好路子,尤其是新法规的出台,大家目光都盯着着一块蛋糕,如大家有兴趣统计一下近一段时间受理的新药,剂改品种是否占到9成,但是,无任你怎么改,一定要有创新,至少能解决原剂型的缺陷!
新药第一就是要注重疗效,要比上市的药品有更明确的疗效才叫新药的,比如藿香正气水,虽然味道口感极差但依然很畅销的,另外从目前市场上大众的观点来看也比较注重药品的色泽口感及外包装的,还是藿香正气水,被研发成软胶囊后就掩盖了其原有的气味,据说现在在市场上销量非常的好,关于外包装的问题就拿我们研究所附近的一个药厂来说,品种很多有一百多个而且都通过了GMP这在全国也是不多见得,疗效好的品种也是不少,但为什么每年都会出现亏损呢,本人认为很重要的原因就是药品没有打开市场,疗效不好?不是!主要是因为药品的包装太差,给人的感觉就像从手工作坊出来的,这样的药还有谁敢吃?另外就是剂型太老,还是以丸剂等老剂型为主,所以现在对于新剂型的开发也是很重要的,不过新剂型的开发有一定的风险和难度,市场前景总体来说还是蛮不错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