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在师泰勒(Frederick Taylor,1991)在上个世纪初提出的,他认为单一员工从事某项特定的作业的次数愈多,效率就愈高,因而信奉这个观念的公司,会将所有的工程师集中在研发部门、所有的焊接工人集合在工厂的作业单位,或是将所有的财会人员放在财务部门。
然而作业流程是连惯的,不能用垂直分工的方式切断,而是跨越数个功能单位,专业分工的观念不但导致流程缺乏专职人员管理,同时造成跨部门沟通的障碍。
2 没有人为流程负责
企业通常是以功能或专业能力来任命各级主管的职务,没有任何职务是以流程为导向,这种做法让员工们有一个印象,就是部门比较重要,流程不重要。
3 流程只能任意发展
由于流程并不属于特定部门,也没有专职人员,加上管理者的不注意,流程会随着企业的变化而改变,最后会脱离所有人的掌握,没有人清楚到底工作是如何进行的。
4 绘制流程图其实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大多数台湾公司的ISO制度都只是做做样子,企业并没有有效的流程书面文件,因而一开始要分析流程时显得格外困难,分析者必须深入了解组织动作的细节,才能绘制有效的流程图,由于一般人员缺乏流程分析的方法与技能,很容易在庞大而复杂的流程中失去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