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成本管理人员和产品开发人员就要对产品的构成从零件和功能两个角度展开分析,对从汽车的发动机到车身上的每一个零件进行分解,设定目标成本,在设计上就要以最小的成本达成所需要的功能。同时,各制造工厂的生产技术人员与成本管理人员还要共同探讨现行的制造方式的优劣,通过改善现行的生产技术,引入先进的生产方式来达成最小的制造成本。
目标成本制定和分解后,为了确保其达成,在产品开发过程和制造工厂的生产准备过程中,必须进行预算成本 ( 即预计的实际成本)的跟踪管理,保证预算成本逼近目标成本。 在日本汽车企业中,例如本田公司,通常要采用评价会的形式进行各方面的跟踪管理,其中也包括对成本的管理。具体过程如下:在产品开发和生产准备过程中,分阶段设立了多个评价会,其中也包括成本评价会。在各阶段成本评价会上,成本管理人员总结前一段的工作并对预计的实际成本进行估算(即做出预算成本),当然,预算成本肯定与目标成本有一定差异,有时甚至较大。那么成本管理人员必须和有关专业技术人员一道详细分解超出目标成本的部分,分析原因并提出解决的措施和手段,力求在后面的工作中使预算成本逼近目标成本。
日本企业在新产品投入批量生产后,仍然会持续不断地进行成本改善活动,其主要方式有:其一,扩大生产能力、提高生产效率;其二,与供应商形成长期稳固的合作关系,协助供应商从工艺、品质、人员培训等各方面进行改善,降低零件成本,进而逐年要求供应商降低供货价格;其三,通过全员改善提案等活动,强化成本意识,使成本改善贯穿于企业的所有生产经营活动中。
三、日本汽车企业的成本企划对我国汽车企业的启示
日本汽车公司通过良好的成本企划和成本改善,以价廉物美的汽车产品迅速占领国际市场,获得了丰厚的利润。面对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国汽车企业应该向这些世界先进的企业学习,实施成本管理创新战略,只有这样,才可能在竞争中成长壮大。目前中国的许多汽车合资企业,例如广州本田公司等,在新产品导入过程中,已经采用了日本本田公司的成本管理模式,虽然还处在学习中,但通过不断的消化和完善,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为今后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对于那些尚在成本管理方面进行摸索的企业,应该尽快学习世界先进的成本管理理念并运用到实践中,这样才能在竞争中站稳脚跟,赢得市场。
2004 年下半年汽车市场风云突变,急速降温,很多车型滞销,库存激增,经销商和汽车企业不得不掀起了降价风潮。当利润被市场一层层剥离之后,价格竞争的实质就演化为成本的竞争,汽车的暴利时代也将一去不复返。因此,抓紧修炼内功,不断地降低成本,将价廉物美的产品提供给消费者才是各个汽车厂家必须选择的道路。我国主要汽车企业不少是采取粗放经营,并没有形成严格的成本管理体系,要迅速地降低成本,应对瞬息万变的市场,汽车企业就必须学习和借鉴国外先进的成本管理经验,探索出适合自身发展的科学的成本管理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