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业接受了该药的专利转让,开展Ⅰ、Ⅱ、Ⅲ期临床研究,产研结合,加速了该产品研发上市的步伐。
另悉,在本次交易会上,上海复星医药旗下的多家企业将集体亮相。今年上半年,上海复星主营收入、主营业务利润、净利润都保持了快速增长。而这一切都得益于该集团"以工业促商业、以商业优势换技术、以技术优势再促进工业核心竞争力的提升"这一良性循环。复星医药集团上半年申请专利、在研项目、药临床试验批文、新药证书、医疗器械及诊断产品注册证、海外产品认证等数量都在业内是非常惊人的。这些研究项目就是复星未来业绩增长的保证。
记者发现复星集团去年制定的"九五计划"计划中就已提到,今后将重点进行五个产品层次的开发(重磅产品二次开发、重点产品二次开发、现有重点新产品二次开发、在研重点新产品、新立项的重点产品和专利许可的新产品),巩固和快速提升企业在国内市场的地位,率先成为世界主流市场的一流企业。
研发,其实也是一种营销策略
记者在前几次的新特药交会上看到的多是"换汤不换药"的产品,不同的只是销售模式。须知,任何一种营销都是建立在产品本身的基础上,对产品某一环节做些创新,或许比想破头创新营销模式来得更容易。据记者了解,在新的政策形势下,通过新产品开发来调整和丰富企业的产品结构,正成为很多企业的长期营销策略。
据记者所知,步长集团就是通过新产品开发建立起了自己的产品群。之前,步长集团几乎所有利润都来自其当家产品"脑心通",这种"所有的鸡蛋全放在一个篮子里"的经营方式风险很大。在不断加大研发力度后,该集团陆续推出了一系列中药品种,涉及心脑血管、肿瘤、妇科、消化等多个领域。其成功的秘诀之一就是以老品牌带动新产品销售,利用品牌间的联动效应。
据介绍,该步长集团每年把销售收入10%的资金用于科研和产品开发,并制订了"高中低、长中短"全面发展的科研战略,"高"是指国家一二类药,"中"指三四类药,"低"指保健品;"长"是七八年后上市的产品;"中"是四五年内上市的产品;"短"是两年之内上市的产品,以此来保证企业每年都有不同层次的新产品推出,使企业拥有源源不断的发展动力。
辅仁集团的科研策略丰富了其品牌内涵,中药品牌"辅仁"近年来积极涉足化学药市场,并加大科研开发力度,成果显著。该企业的一位营销副总在采访中对记者说:"企业做大了,就需要多个不同类型的产品,保证利润的品种一定要有,薄利多销的普药也少不得,这样有利于企业形象和品牌的建立。"
原研,依然是一块心病
从上届新特药交易会的会场上,记者发现研发围着市场转的特色已充分展现,这确实是行业的一大进步,但让人仍觉遗憾的是,企业推出的新产品大都不具备较高科技含量,真正的原研产品仍然稀缺。
药品研发是一个高风险的行业。在国外开发一个药品,从实验室到批准上市,需要10-15年的时间,平均耗资8亿美金;制药企业在新药研发方面的投入超过其药品销售收入的16%,但是高风险之后带来的也是高收益。
中国是一个制药大国,但不是一个制药强国,其主要原因就是中国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药品实在有限。北京大学中医药现代研究中心副主任屠鹏飞告诉记者,中国企业面临的研发困境主要有三点:一是低水平重复严重;二是企业资金投入不足;三是国家政策扶持不够。其中企业资金投入不足是主要原因。屠鹏飞说:"产品没有专利,没有技术壁垒,就难以获得绝对的市场优势,利润自然也不高,企业就难以有足够的资金实力搞原研药的开发。"
但是,在全球经济趋于一体化的今天,以仿制药作为主要武器的中国制药企业与具有强大的资金和科研实力的跨国公司站到了同一个市场平台上,要想生存并发展,必须强壮原研药这一软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