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管理资源网

您的位置:项目管理资源网 >> 研发制造项目管理

创新药研发需要关注的几个问题

2010/5/20 10:26:45 |  2978次阅读 |  来源:网友转载   【已有0条评论】发表评论

 新性药物开发是一个高投入、高风险的过程,从目前国内外的实际情况看,创新药研究的风险越来越大。根据FDA近期数据显示,仅有三成药物的市场利润能补偿其研发成本,获得盈利,而仅有约1/5000的化合物最终成为药物。美国PhRMA认为新药开发几乎是在做一个失败的游戏!安全性和有效性问题是导致临床研究失败的主要原因:在药物开发的早期阶段,很难及时预测到失败,研发成本急剧上升。因此,在开发创新药方向决策方面,应注重项目的立题,临床的适用性,不是有专利、概念新的项目就能开发成新药。下面就创新药研发方面的几个问题与大家讨论。

  1、立题依据

  每一个项目都有其立题依据。创新药物的立题,体现在比现有治疗药物具有优势,或填补某一适应症治疗药物的缺少,或增加一个具有自主知识产权、但不比现有治疗药物差的品种。一个品种改变结构或改变制剂手段,与原来的品种比较,一定有它的特点,在生物学特性上表现出减少毒性、增加疗效、半衰期延长或缩短(作用时间延长或起效快)等,理化性质可能表现出溶解度增加、稳定性增加等。对每个品种都有其立题依据,而立题依据是用实验数据来证明的,不是某个新的研究热点、理论都能转变为新药。

  2、成药性

  成药性指进行了初步药效学研究、药代动力学特性和安全性的早期评价,具有开发为药物潜能的特性。成药性的建立,可能处于药物开发进程的早期药物发现靠后的阶段。成药性的判断尚属较早期的决策范围,由于动物试验本身的局限性,如动物试验中安全性评价、药代研究一般在正常动物上进行研究,动物种属与人有差异,且临床试验是在患者中进行,因此动物的试验结果并不能完全预测临床的结果。即使初步的、早期研究提示了药物的疗效和安全性,也不一定都能转换为上市产品。从PhRMA 2007年公布的数据看,进入II临床研究的项目约有40%失败,而进入III期的品种约有50%的品种失败。因此,早期药品研发不应盲目,应明确成药性,分阶段逐渐推进,将风险分步释放到新药开发的每个阶段中。

  3、专利

  前几年国内药物研发以仿制、改剂型为主,在国家鼓励科技创新的大环境下,随着信息快速分享,加之较多的海归人士带来他们在国外研究的课题、思路,也带动了国内创新药的研究,国内创新性药物的研究得到高度重视。较多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药物研究正成为国内新药研究的方向。专利对于研发者权利保护、保障市场独占等具有重大意义,是前期投入能否得到应有回报的重要措施之一。越来越多的申请人认识到了专利的重要性,强调新药须有专利。但专利与药物的关系并不是一定相关,即有专利的产品并不代表一定能开发成为上市药品。专利仅说明“新颖”,并不能说明有成药性,更不用说安全、有效性了。有了专利,可能距离药物还相当远,如目前国内药物研究中获得的专利主要为生产工艺、提取方法等药学方面的内容,从作用机制、用途方面得到的专利较少。这样就会影响评价项目的有效性和成药性,得到一些没有活性或疗效差的物质,有专利的甚至没有成药性,也不能转化为药物。有些情况下仔细分析可以发现,某一化合物的专利基本与当前的新药研究并无相关性。因此,强调专利固然重要,但应掌握好度,不能误入歧途。

  4、“特殊复方”

  从目前的管理策略看,新组成的固定复方属于创新性药物。在新化学实体难于得到的情况下,新复方的研究多了起来。新复方应具有疗效增加和/或毒性降低的特点。复方一般是对某一疾病的不同症状进行相应的治疗,或针对某疾病的不同环节进行治疗,如复方感冒药用于感冒的解热、鼻涕、镇咳等症状,其成份由相应的治疗成份组成;如血压增高会导致心血管疾病的危险性

    项目经理胜任力免费测评PMQ上线啦!快来测测你排多少名吧~

    http://www.leadge.com/pmqhd/index.html

“项目管理生根计划”
企业项目经理能力培养和落地发展方案下载>>

分享道


网站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认为侵权请联系我们,将于1个工作日内作出处理!
网友评论【 发表评论 0条 】
网友评论(共0 条评论)..
验证码: 点击刷新

请您注意护互联网安全的决定》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其他各项有关法律法规或间接导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
·您在项目管理资源网新闻评论发表的作品,项目管理资源网有权在网站内保留、转载、引用或者删除
·参与本评论即表明您已经阅读并接受上述条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