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需要实践的结果来验证理论和参数的真实现状。规范提出:“高速公路、一级公路宜在主线路面以外进行试铺。”通常在准备工作充分的情况下,进行试验段作业的成功概率极大,如广东省1996~2000年间混凝土路面试验段成功率为95%以上;另一方面,只有在主线上进行试验段摊铺,才体现出实际工程环境一致的真实质量结果,而主线外的作业永远是“模拟”施工,难有真正的说服力。
2.2 混凝土的拌和及运输
混凝土的拌和质量取决于精确的配比和搅拌控制。在实际工作还应考虑气温、湿度、风等因素对拌和物中水分挥发的影响。其控制要点如下:
(1)在拌和前,根据现场各沙、石料本身的含水量将实验配合比换算成现场配合比,确定出合理可靠的配比,并保证严格按此配比拌和。
(2)根据现场沙、石、水泥等按配比确定出把混合料搅拌均匀,颜色一致的搅拌时间(最短不低于40秒),并按此搅拌时间搅拌出料。
(3)在出料口及时抽检坍塌度,并据此调整水的用量,确保每一盘料性质稳定。
混凝土运输时,应根据运距远近及混合料容许运输时间选择运输工具。运送时要控制以下几点:运距尽量不要太远;运送器具不渗漏,工作结束时表面要清洗(必要时要清洗彻底,并涂上废机油保持表面光滑);运送时间不能超出混凝土的初凝时间,夏季不超过30-40分钟,冬季不超过60-90分钟;高温季节或阴雨天应用薄模覆盖。
2.3 振捣方式的质量控制
(1)施工方要根据设计图纸及其施工规范等做好施工方案,并且及时向所有操作人员做好技术交底,预防因振捣方式不对而造成混凝土分层、离析、表面浮浆、麻面等质量问题,进而尽可能降低混凝土成型硬化后出现裂缝的概率,保证混凝土的耐久性。(2)二次振捣或多次搓压表面。高强、高性能混凝土在拌制过程中,掺加多种外加剂及掺和料,一般情况下缓凝4小时左右,这段时间已浇混凝土表面因环境及水泥水化作用失水较多,容易产生收缩裂缝,经初凝前二次振捣或多次搓压表面,能有效防止表层裂纹,且通过留置的混凝土试块进行强度试验,强度提高5%左右。
2.4 施工中问题的处理
(1)在施工过程中出现下列情况之一应挖出混凝土。不能保证混凝土振捣密实或对水工建筑带来不利影响的级配错误的混凝土料;长时间凝固、超过规定时间的混凝土料;下到高等级混凝土浇筑部位的低等级混凝土料。
(2)在浇筑埋石混凝土的时候应该严格控制施工单位的埋石量、埋石大小并保证埋石洁净以及埋石与模板的距离,杜绝施工单位为了单纯提高埋石率而放弃质量。在施工中努力确保埋石垂直和水平距离,以不影响振捣为原则,提高埋石混凝土质量。
(3)浇筑完的混凝土必须遮盖来保温或者防雨。
3 善于作好混凝土路面养护工作
混凝土路面完成通车后,应该根据路段长短和公路等级配备养路护路队,对该路段进行养护和护理。这样,才能够保持路面的长久处于良好状态,并且寿命加长,间接地增加了经济效益。
(1)水泥混凝土路面养护与维修技术有裂缝处治技术、错台处治技术、非结构性病害处治技术、脱空板处治技术和旧水泥混凝土加铺沥青层修复施工技术。
(2)养护基本内容:
①行车道与硬路肩上的泥土和杂物,应经常予以清扫。
②水泥混凝土路面各种接缝的填缝料出现缺损或溢出,应及时填补或清除。
③路基路面(包括路肩、中央分隔带)排水设施,应经常检查和疏通,防止积水。
④路面各种标线、导向箭头及文字标记,应及时清洗和恢复,经常保持各种标线、标记完整无缺,清晰醒目。辅助和加强标线作用的突起路标,应无损坏、松动或缺失,并保持其反射性能。
⑤路肩外和中央分隔带内种植的乔木、绿篱和花草,应及时浇灌、剪修、补植或更新,以保持路容整齐、美观。
⑥对路面、路肩和路缘石等的局部损坏,应查清原因,采取合适的材料和相应的措施进行修复。
⑦对路面的较大损坏,应按养护规范对路面检查评定结果确定的养护对策,安排大、中修或专项工程,进行维修和整治。
⑧对承载能力不足或不适应交通发展要求的路面,可根据不同情况进行加铺、加宽,以提高承载能力和通行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