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减少集料的沉降,充分发挥砂、石的骨架作用,减少多余的拌合用水量;再次是严格控制混凝土骨料的含砂量,优化骨料配级: 最后是在高温季节施工时,严格控制各种原材料温度,特别是水泥的温度,对防止混凝土的裂缝产生也很重要。
2.2 控制好施工工艺流程
① 改善搅拌工艺。采用二次投料的净浆裹石或砂浆裹石工艺,可以有效地防止水分聚集在水泥砂浆和石子的界面上,使硬化后界面过渡层结构致密、粘结力增大,从而提高混凝土强度10﹪或节约水泥5﹪,并进一步减少水化热和裂缝。改善混凝土的搅拌加工工艺,在传统的三冷技术的基础上采用二次风冷新工艺,降低混凝土的浇筑温度。
② 严格控制浇筑流程。合理安排施工工序,分层、分块浇筑,以利于散热,减小约束。对已浇筑的混凝土,在终凝前进行二次振动,可排除混凝土因泌水,在石子、水平钢筋下部形成的空隙和水分,提高粘结力和抗拉强度,并减少内部裂缝与气孔,提高抗裂性。在高温季节泵送,宜用温草袋覆盖管道进行降温,以降低入模温度。
③ 注重浇筑完毕后养护。混凝土养护主要是保持适当的温度和湿度条件。保温能减少混凝土表面的热扩散,降低混凝土表层的温差,防止表面裂缝。混凝土浇筑后,及时用湿润的草帘、麻片等覆盖,并注意洒水养护,适当延长养护时间,保证混凝土表面缓慢冷却。在寒冷季节,混凝土表面应设置保温措施,以防止寒潮袭击。为保证砼在早期尽可能少产生收缩,新浇砼的早期养护工作尤为重要,主要要控制好构件的湿润养护,对于大体积砼,有条件时宜采用蓄水或流水养护,养护时间为l4~28天。
2.3从设计计算,构造角度控制
①对所允许的裂缝,在结构设计、检验时,尤其对混凝土构件受拉区域的裂缝要高度重视,应考虑标准荷载与准永久荷载的关系,换算为最大裂缝宽度的检验允许值;相对其它裂缝的控制,结构应满足使用强度与稳定性、安全性的要求,必须进行验算。当前结构工程向着大型化、复杂化发展,混凝土设计强度等级向C40~C60发展,设计人员多注重结构安全,而对变形裂缝的控制考虑不周,设计人员应根据多方面情况如;地基情况、静、动荷载, 环境因素、结构耐久性等来控制裂缝。
②严格控制混凝土施工配合比,根据混凝土强度等级和质量检验以及混凝土和易性的要求确定配合比,严格控制水灰比和水泥用量,要求监理严格监督控制。把好质量关,选择级配良好的石子,控制砂的粒径及含量,适当减少空隙率以减少混凝土收缩量,从而加强混凝土抗裂强度。
3、结语
控制裂缝的产生与发展,是建筑工程中必不可少的一个重要环节,虽然学术界对混凝土裂缝的成因和计算方法有着不同的理论,但对具体的预防和改善措施意见还是比较统一。控制裂缝应科学的要求将裂缝控制在允许范围内,裂缝重点在防,并从设计、施工,使用上共同努力,结合多种预防处理措施。要严格执行规范、规定,混凝土裂缝是完全可以控制的。混凝土裂缝问题是一个综合性的问题,对已出现裂缝的结构物,要给予高度重视,准确把握其产生、发展的根本原因,并从设计、施工上采取相应的措施,预防并控制裂缝的继续发生和发展。随着各种新材料的不断涌现,各种检测手段的不断发展对混凝土裂缝问题的研究也 将在不断更新变化中。
参考文献
[1] 梁福彬.对混凝土裂缝产生的原因、 防治与处理方法的探讨[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07,(27):241-241
[2] 刘波.浅谈建筑工程中混凝土裂缝的原因及控制措施[J].黑龙江科技信息,2009,(24):309-309
[3] 白建勇.常见混凝土裂缝的成因与防治[J].山西建筑,2009,(25):171-171.
[4] 皋德馨.浅析混凝土裂缝成因和防控处理[J].人力资源管理,2009,(06):193-193.
[5] 郑钢,卢湛.建筑结构中混凝土的裂缝分析、特征与控制[J].中国科技博览,2009,(26):250-2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