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存在(表3)。
总之,无论是从行业层面还是从企业层面上看,我国汽车产业的R&D份额都明显低于国外汽车企业。只有不断缩小这种关系到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差距,才能够从根本上改变我国汽车产业的落后现状。
三、汽车产业R&D绩效的相关性分析
采用企业R&D投入与企业绩效财务指标之间的相关性进行分析。设两个变量x和y,其样本观测值记为,i=1,2,…,n,则皮尔逊相关系数的计算公式为:
其中x和y分别是样本x和y的均值。
r的取值在[-1,1],表示两个变量的相关程度和方向性。关联的强度由关联系数的绝对值来表示,符号表示关联的方向。也可以说,关联系数显示了两个变量之间共变程度。即一个变量随着另一个系统相关的变量变化而变。它的优点在于直观反映两个变量之间的关系。
我们将R&D投入分别与利润总额、销售收入作相关的分析,根据表4和表1的数据,利用SPSS13.0得出R&D投入与利润总额相关系数约为0.93,与销售收入的相关系数约为0.94。一般而言,相关系数绝对值大于0.8为高度相关。由此可见,我国汽车产业近8年来,R&D投入和企业的利润总额以及销售收入之间保持着高度的正相关,说明R&D投入对企业的利润和销售收入的影响是积极的。也就是说,通过研究与开发不仅降低了产品成本,提高产品的现有功能,还增加了新的产品特性,使企业具有更强的技术性能和发展潜力。
四、汽车产业R&D的投资回报分析
将R&D投入作为一个完整项目评价时,通常采用技术经济中的评价方法如贴现值法,一般认为其投资回报率不应低于10%。但是整体R&D投入是不适宜这种方法的,在会计意义上是无法拆分成项目的。对于整体R&D的投资回报计算有多种方法,任何一种可以作为R&D产出的指标都能够作为评价的因素。包括新商品投放率、新商品产值的投资回报率或者发表的文章等。
由于汽车产业新产品投放率以及新产品产值的数据很难收集,在此采用1995-2004年我国汽车产业专利申请量和单位专利的R&D费用这两个指标来综合考察汽车产业R&D绩效的投资回报。其中,专利申请量反映我国汽车产业R&D在绝对量上的绩效,单位专利的R&D费用反映的是相对量上的绩效。
1.专利申请量分析
从表5可以看出,近10年来,我国汽车产业的专利申请总量大致呈上升的趋势,年均增长了10.51%。其中,发明专利申请量2004年比1995年增加了近5倍,年均增长了16.59%;实用新型专利申请量年均增长了8.69%;外观设计专利申请量年均增长了27.77%。这说明我国汽车产业近10年来加大R&D投入带来了一些实际成果,尤其在中短期的工艺及产品技术开发的投入等方面取得的显著成果。
2.单位专利的R&D费用分析
从表6可以看出,我国汽车产业的单位专利的R&D费用呈曲折上升的趋势。这说明我国汽车产业R&D投入的使用效率是不稳定的。原因是,一方面,从企业管理的角度上看,企业管理者是否将R&D上升到企业战略高度的角度,是否对其进行了系统的管理和全程的测评;另一方面,从R&D投入的项目类型上来看,是短期还是长期就能够见到的效果即专利,以及R&D人员的知识更新程度等。
从以上R&D绩效分析中可以看出,近年
项目经理胜任力免费测评PMQ上线啦!快来测测你排多少名吧~
http://www.leadge.com/pmqhd/inde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