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MMI的DAR过程域为我们带来了一些办法。
DAR过程的五大步骤
过去在SW-CMM(软件能力成熟度模型)中并没有涉及到如何选择技术解决方案、如何选择供应商的内容,而企业在实际工作中却常常不得不面对这些问题,所以SEI(美国卡内基梅隆大学的软件工程协会)在CMMI中新增了DAR过程域,即决策分析和决议,可以帮助企业建立有效的决策机制。
DAR与其它过程域相比有些特殊,它介绍的是一种通用的方法。企业可以根据实际情况来定义在何种场合使用决策分析和决议的过程,它适用于产品生命周期的各个阶段。不像RD(需求开发)要求企业在产品/项目的前期充分获取需求,与客户就需求达成共识;TS(技术方案)要求基于需求规格制定多种技术方案,进行设计和开发工作,并制定用户手册等。DAR只是强调:按照正式的方法和评估准则来分析和选择方
案。
DAR是一种群体决策的方法,既适用于战略决策,也适用于战术决策。我们来看看它的DAR五大步骤:
建立评估准则——建立用于分析和评估方案优劣的指标。针对不同的决策场合,很多企业已经建立了相应的检查单,这一方面可以大大提高评估的客观性和评估的效率,另一方面可以积累经验和教训。通常我们强烈建议客户建立适用于公司的检查单。类似地,不同类型的决策所使用的评估准则完全不同,如业务决策评价的准则是对市场的了解、产品的业务潜力、财务状况、产品的分销渠道、项目开发计划和项目风险等;而供应商的选择通常是从TQRDC即技术和服务、质量、相应能力、供货和成本五个维度来制定供应商的评估准则。
识别备选方案——不要仅仅理解为技术方案,是指针对具体问题的解决办法、实施计划或其它。项目的相关责任人负责提供备选方案。在客户那里,我们常常听到研发项目经理说“我们的产品只有一个技术方案,其它方案行不通”。其实,这意味着项目经理自己已经以“拍脑袋”代替大家做了决策。更为严重的是,由于项目只制定了一个技术方案,甚至没有考虑过其它后备方案,一旦该方案失败,项目结果可想而知。因此DAR过程暗示着项目应主动思考并制定多种方案。
选择评估方法——可以采用头脑风暴法、原型、模拟等方法。通常,企业最喜常用的评估方法就是头脑风暴法,却忘记了可以使用模拟或原型来帮助决策。一个银行安全系统不可能等到软件开发完成之后再到用户的实际操作场所去试验,因此在技术方案设计完成后就可以用模拟的方法来选择最优方案了。
评估备选方案——根据已经建立的评估准则和选定的评估方法评估备选方案。使用头脑风暴法或模拟的方法,适用检查单,评估专家分别对多个备选方案进行评估,评估的结果是一些定量的分数,便于进行客观决策。
选择方案——参加评估的专家根据评估结果做出决策,并且记录决策的理由。决策的结果可能是从备选方案A、B、C中选择了A方案,也可能是某项目概念阶段工作成果被接受,项目可以“继续”,而非被“终止”。企业常常忘记记录决策的理由,万一事后发现这个决策有问题,也无法追溯导致错误决策的根源了。
DAR过程在企业中的应用
汉捷咨询在多个企业中成功推行了IPD-CMMI体系,将DAR过程分别应用于产品开发流程的不同层次和场合,既包括高端的业务决策评审,也包括项目中实施层面的决策,通过执行规范的决策过程从而保证高效而有效的决策。
二、高端的业务决策评审
管理大师彼得.德鲁克说过:“有效的管理者不用做太多决策,他们只负责重大的决策。有时候,不做任何决策可能正是最佳的决策。因为每个决策都像是一次外科手术,对身体都是一种干预,都会有休克的风险。除非万不得已,一位优秀的
项目经理胜任力免费测评PMQ上线啦!快来测测你排多少名吧~
http://www.leadge.com/pmqhd/inde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