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事情,它不仅表现在意外事故和不可抗力上的经济索赔,还存在向业主索赔工期和因设计变更、材料价差等形成损失的索赔,等等。项目部全体管理人员,都应提高索赔意识, 都有责任随时随地地发现并搜集索赔信息和资料,最大限度地争取索赔收入,增加资金流入,扩大利润空间。
加速提升银企携手合作,营造双赢平台,建立我国完善的金融服务支持体系
许多金融机构都对大型国际土木建筑工程心存疑虑,认为这类项目远在国外,鞭长莫及,投资风险较大,再加上近些年来金融机构大额放贷不能追回事例的屡见不鲜,甚至商业欺诈行为的日益增多,许多金融机构宁愿放弃获利机会,也不愿承担可能会形成不良资产的风险,因此一些拥有对外经营权的企业,由于解决不了保函担保和外币融资问题,所以只能还停留在国内市场,而不能真正“走出去”,开拓海外市场。然而,金融机构的这些顾虑大多是由于他们对国外工程不了解造成的。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加强银企沟通,银企合作,让银行了解我们的企业,了解我们的国外工程,了解企业的实力,了解我们的资金能力和资信状况,只有这样,才能建立和完善支持国外工程业务发展的社会支持体系,才能使银行对我们的企业有信心,对我们的项目有信心,才能更好地支持我们,实现企业与银行间的双赢,增强企业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
运用金融产品,规避汇兑风险
汇兑风险是国外工程资金管理中的常见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货币兑换;对外贸易结算;偿还外币贷款;以外币偿还国内总部人民币垫款时都会产生汇兑损益。
目前国内许多金融机构都针对这一问题,推出了一些可以有效规避汇兑风险的产品,例如:远期结售汇,远期外汇买卖,外汇期权买卖等产品。企业可以在合适的时机下,与银行订立合同,将汇率锁定,待付款时按照双方约定的汇率进行交割,从而达到外汇保值和规避汇兑风险的目的,但要求申请人要能洞察汇市走势,较准确地分析汇率的发展趋势。
认真研究当地税法,运用有关税收政策,融通资金
承包商应遵守驻在国的法律、法规和税收政策,由于各国的税收制度不同,承包商必须认真研究所在国税法,了解所在国的税种、税率、征收方式等,采取各种合法的减税、免税和避税措施,提高承包工程的经济效益,避免遭受经济损失。同时,应从中找寻有利于项目部资金管理的有利政策,达到融通资金的作用。例如,根据斯里兰卡国家Guide to Value Added Tax (即增值税指南)11章11.1款①规定,在VAT税的纳税期间内(一般按季度申报),当期末进项税额大于销项税额时,可以到税务局办理退税事宜。某大型国有施工单位,在斯里兰卡实施供水工程项目,由于该项目材料进口量大,项目部利用斯里兰卡税法中的上述规定,从税务局得到1个多亿斯里兰卡卢比的退税款,从而增加了资金流入,达到短期融资的效果。
中国的建筑企业要真正“走出去”,开拓国际市场,找寻企业新的生存和发展空间,就必须拥有雄厚的资金实力和融资能力。国际承包企业只有及时发现存在的问题,并找出相应的对策和防范措施,才能切实提升企业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和抗风险能力,使企业立于不败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