术发展过程分解为各个阶段的目标。研发凭证作为研发项目各阶段的进度,费用目标控制与凭证上起始、结束阶段的进度和费用标注的中间函数,其目的是实现研发活动凭证化的责任化控制,为降低研发过程的不当消耗控制提供纸制凭证。这一模型为研发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将分阶段的纸制凭证直接作用于研发目标的实现,即通过纸制凭证的传递,形成由细节到总体、由研发活动的阶段控制到全程过程管理的控制,强化了研发管理者、参与者的责任。这一模型的最大特点是总体的进度和费用划分为阶段进度和费用,提高了研发活动的可控性。
三、研发项目的凭证设计
研发项目凭证设计的主要功能是反映实际执行与计划的偏离程度,以便进行有效控制。为此凭证设计应从不同的方面来反映这种偏离程度,应包含目标、进度、费用、控制及其他共五类指标。
研发项目总体目标的实现是通过一个个首尾相接的研发阶段目标分解完成的。阶段性的研发目标,即反映在凭证上,依据标书确定的本期计划进度和本期计划费用。研发活动的不确定性导致分阶段目标对原有目标的偏离,可通过两种方法加以应对。首先,任何一期的预算目标都具有一个弹性区间,因合理因素延长进度和增加费用可通过增值法加以测算,事后检查时可与无效资源耗费剥离;其次,从第二阶段开始,在制订目标时,可在各阶段原定指标的基础上,依据市场的变化对新产品的影响、前一阶段的进度完成情况做出调整。阶段划分越细,目标调整越及时,阶段目标的准确性越强。
进度、费用类该指标的基本要素为:本期实际进度、累计实际进度、本期预算进度、累计预算进度、本期进度差异。该类指标主要反映研发进度(或费用),并将实际进度(或费用)与预算进度(或费用)相对比,找出差异。
控制类指标的基本要素为:差异原因、改进手段、预计完成时间、预计单位成本降低、预计增加研发费用。进度类指标及费用类指标设置的目的是为找出差异、原因提供方便。控制类指标是设计阶段性研发项目进度、费用确认表的核心,目的是寻求改进的方法和手段,合理估计改进所耗时间,并计算改进后单位成本的降低与额外增加的研发费用,从而为从管理者成本效益角度决策是否进行改进,提供决策依据。
其他类指标的基本要素为:项目名称、填制日期、研发阶段日期、研发执行人员签字、制单、项目负责人签字、研发部门经理签字、财务经理签字。研发执行人员签字表明具体的改进任务落到了实处,而项目负责人签字、研发部门经理签字更多的是研发责任的体现。
四、研发项目凭证化管理的流程设计
企业研发活动凭证化管理的流程是随着研发项目开发方式的不同而不同。当研发项目采用并行工程时,研发活动可采用并联与串联相结合的方式。当研发项目采用平行开发时,研发活动可按照两种串联的方式(或并联与串联相结合的方式)同时进行。
以企业采用单一的开发方式为例进行流程设计。各阶段采用串联的方式。在研发前后联系的每个阶段,都有相应的凭证传递。例如某一制造业企业将研发分为11个阶段:新产品的概念原型、样品测试、基础作用草案、结构测试、工作模型设置、过程和设备计划、试验性产品、原形产品装配、定型产品、产品使用测试、试验生产。每一个阶段凭证的传递流程,如图1所示:
研发项目凭证化管理流程设计的意义在于,通过纸制凭证的传递、签字,降低研发活动的不当消耗、提高其管理效益。其具体作用可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有利于明确研发的经济责任,实现经济责任制
推行研发活动凭证化管理,在每个填制环节都有经办人员签名,这就是经济责任透明化,有利于推行经济责任制,促使研发进度、费用的确认规范化、合理化